杭州制造:‘296X’集群目标5300亿元,真能撑起供应链枢纽?|供应链集群
2天前
4037
0
掌链 雪晴

在“数字中国”与“制造强国”双轮驱动下,杭州提出打造“296X”先进制造业集群——两个万亿级、九个千亿级、若干未来产业,看似气势磅礴。

当宏图落地到现实,问题随之浮现:产业链是否真的成环?物流枢纽能否支撑制造集群扩张?供应链服务平台的金融与数据能力,是否惠及链条末端的中小企业?

《掌链》本期《供应链集群》深度剖析从钱塘制造强区到余杭智能工厂,从物流枢纽规划到供应链数字平台,本篇深度解析杭州的“制造-物流-服务”三维协同逻辑,揭示数据背后的结构性挑战——在看似辉煌的产业曲线上,哪些“短板”正在制约杭州真正成为全国供应链枢纽城市?

一、“29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及经济指标

1.“296X”是什么?与杭州制造业的新定位

2025年10月,杭州召开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构建“296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即由“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6+X)个未来产业集群”构成。

“2个万亿级”指的是杭州重点培育的人工智能、视觉智能两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9个千亿级”则包括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网络通信、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装备、新材料、高端通用设备、现代纺织与服装。

从这一表述来看,杭州试图打造一种“制造业+高端智能化+未来产业”叠加的新格局。然而,这一定位同时也带来挑战:比如“万亿级”能否真正落地、制造业与科技业之间的融合路径、产业链补强是否有效等。

2.杭州制造业经济指标现状:增长与隐忧

根据官方通报,2025年上半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9.2%、10.5%,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

此外,“十四五”期间,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从约3600亿元提升到约4400亿元。

从数字看,杭州制造业在量上仍有增长,且在结构升级上有所动作。总体而言,增速高于平均,但基数仍较大,结构性问题难掩。

“万亿级”与“千亿级”目标听上去宏大,却缺乏细化分项指标(如本地配套率、链条完整度、出口依赖度等)。如钱塘区提出,到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00亿元,研发投入比重突破3.5%。这一比重在制造强国语境下仍偏低。

制造业的“质变”比“量变”更难:虽然产值上升,但是否真正实现从“生产加工”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转型,还需观察。例如,《杭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要实现供应链本地化配套比例超过60%。但实际目前多少、如何定义配套比例,在公开资料中尚不清晰。总的来说,杭州在制造业集群发展上方向明确、动作积极,但还面临“目标宏大”“指标宽泛”“链条不完整”的困境。

3.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政策支撑与挑战

在政策层面,杭州市政府于2022年11月印发了《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了打造万亿、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总体要求。

此外,在土地、用地制度方面,也推出了16条新政:“累计新出让工业用地3.79万亩”“新供工业用地优先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支持制造业集群的空间保障。

但也同时存在一些挑战:

(1)空间依赖风险:以“优先供地”“差异化地价”支撑制造业固然重要,但在地价高企背景下,用地成本上升或成为制造企业负担。尤其在杭州这样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都较高的城市。

(2)政策落地难度:政策指向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链条完善,但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否具备向上跃升能力、能否承接智能制造转型仍是疑问。有地方言,“头部企业容易,腰部、小微企业往往掉队。”例如在余杭区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中,就强调“增强腰部企业发展韧劲”。

(3)目标宏大缺乏量化:“万亿级”“千亿级”虽然成为标语,但如果没有中期、分项、可追踪的量化指标,就可能陷入“看上去很美、落地难”的状态。资金、人才、配套、产业链上下游如何同步推进,仍是未知数。

二、产业集群与物流集群布局

1.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五大产业生态圈与制造强区

杭州提出以“五大产业生态圈”为主导产业布局。例如在钱塘区,明确提出“从制造大区到制造强区”的目标,到2027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制造业投资每年保持200亿元以上。

从空间维度看,杭州重点建设余杭区、钱塘区、萧山区等制造业集中区。产业集群布局旨在“强链、延链、补链”。例如余杭区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中强调要“聚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引导科创型企业制造业回归、上下游产业链集聚”。

制造与服务、制造与物流的协同仍待加强。空间机制虽在推进,但“产业生态圈”更多是政策意愿描述,而非具体可测指标。

区域制造强区的内部结构是否均衡?如头部企业集聚,但中小制造、配套零部件中小厂是否同步发展?若仅“头部+空白”可能形成“两极化”集群。地域布局虽有重点,但物流、供应链配套的承载能力是否足以支撑产业集群,是下一节要进一步讨论的点。

2.物流集群/现代物流体系布局:货运量、枢纽用地规划

在物流布局方面,杭州市印发了《杭州市现代物流体系专项规划》,明确到2027年规划货运量5.2亿吨、到2035年6.0亿吨。同时,物流枢纽用地规模至2027年规划21.9平方公里、2035年达26.9平方公里。

此外,产业与物流空间协同也被强调:“强化物流与产业空间协同布局,通过枢纽经济区建设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完善专业化物流配套体系,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

尽管货运量目标看似雄心勃勃,但换算到产业集群支撑上,每个制造子集群所需的物流能力、仓储、配送、逆向物流等却未有细化。物流目标与制造目标之间还缺乏“链条”对接。

枢纽用地规划更多聚焦用地规模,但对物流枢纽的运营效率、数字化水平、绿色低碳标准、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机制并未充分披露。

协同布局虽被提及,但现实中物流与制造往往处于“并行”状态,真正实现“制造-物流-供应链”一体化仍需时间。若物流尚未完全匹配制造集群需求,则制造集群的成本优势、响应速度或将受限。

3.产业集群与物流集群间的配置问题:资源、配套与瓶颈

生产制造集群与物流配套之间的瓶颈,常常被忽略。以杭州为例:制造业推高速度与规模,但物流仓储、专业分拨、冷链、逆向物流、余料回收等配套服务发展还在追赶。

区域制造业集聚提升了对零部件、快速响应、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的需求,但中小零部件厂商、配套物流企业是否获得支持尚不明确。政策强调“大厂头部+腰部增强”但对中小配套生态的扶持力度不够突出。

三、相关供应链服务平台发展

1.杭州作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双试点”城市

杭州市是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和“现代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双试点城市。具体数据:2021年杭州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等8部委评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10个示范城市之一。

截至目前,杭州市共有68家企业列入浙江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17家企业入选省级示范;全国级示范企业14家,占全国总数的5.6%,位列全国城市首位。这说明杭州在政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具备领先优势。总体来看,“示范企业多”虽是亮点,但并不等同于供应链服务平台普惠化、全链条覆盖化。多数中小企业仍未能充分借助平台服务。

示范平台聚焦头部企业,是否能够向链条末端中小企业延伸,是落地关键。杭州需要从“平台+头部”向“平台+全链条”转型。

2.平台服务维度:金融、数据、物流协同

在平台建设方面,浙江省提出建设“区块链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聚焦制造业、港口物流等重点产业,以实现产业供应链数据共享、流程协同、供应链金融支持等目标。

杭州市也明确:2025年企业应具备高水平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体系;应建有供应链管理系统或平台,实现供应链企业的数据集成、计划调度、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一体化。

虽有“区块链”“数据平台”等技术词汇,但平台落地中常见“数据断层”“标准不一”“共享意愿弱”“小企业成本高”“金融服务门槛高”的问题。平台虽强调“数字化+金融+物流”融合,但对于供应链末端中小企业而言,接入成本、服务能力、收益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往往不透明。

因此,平台建设虽为杭州供应链服务创新的亮点,但从“服务广度”“服务深度”“末端覆盖”来看,尚需进一步提升。

3.服务平台与制造-物流集群协同的挑战

将制造集群、物流集群与供应链服务平台三者真正协同起来,是杭州面临的关键任务。具体挑战包括:

(1)生态构建不够完整:制造集群强调规模和高端化、物流集群强调枢纽与用地、服务平台强调数据与金融。但三者经常“各自为阵”,而非真正形成制造-物流-服务“合力”。

(2)中小企业融入难度高:服务平台、金融工具、数字化系统往往对头部企业友好。但多数中小制造、配套、物流企业在资金、技术、能力方面仍有不足。若不能纳入体系,将导致集群内部“断链”“空洞”。

(3)成本与效益的不确定性:制造高端化要求升级设备、技术、人才;物流枢纽建设要求用地、设施;服务平台要求系统建设与运营。成本投入大,但效益是否及时释放、如何衡量、如何分配仍不清晰。

总体来看,杭州“296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提出、产业与物流集群的空间布局、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建设,三者构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制造-物流-服务”轨道。从量上看,杭州制造业增速、物流规划、服务平台试点均表现出积极态势。未来仍需重点关注:(1)制造集群中中小配套企业能力提升、融入体系的机制;(2)物流枢纽建设从“规模用地”转向“效率、数字化、绿色”驱动;(3)服务平台从头部企业向整个链条延伸,尤其覆盖零部件、小配套、物流服务商;(4)制造-物流-服务三维协同的闭环机制,及可量化、可监测的指标构建。

掌链专栏:供应链集群

本栏目为掌链重点推进的首个供应链集群发展的研究专栏,基于各类产业集群及产业带、物流枢纽/货运枢纽等,研究产业集群与物流枢纽融合发展,专注推进区域供应链集群发展和供应链招商,欢迎联系交流与合作。

编辑:雪晴


点赞
收藏
雪晴
共发表130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