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鞋类产品征收25%关税,并将中国鞋类排除在免税的IMMEX计划之外。墨西哥国家鞋业商会主席胡安·卡洛斯·卡沙特对此举表示欢迎,称这是“期待已久的成就”。
就在同月,墨西哥工业联合会呼吁政府更进一步,要求对来自中国的家具产品征收30%的关税,以抵御中国产品的“入侵”。这些举措并非孤立事件。在距离新德里1750公里的墨西哥,一场效仿印度模式的限制中国企业和资本行动正在悄然上演。《掌链》第2期《人才与供应链》表示,政策高墙与市场机遇并存,中国企业正面临墨西哥市场的合规大考。
墨西哥的贸易保护政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落地。2025年3月,墨西哥城中心两家中国电动车商铺遭遇政府突击检查,1200辆电动车被扣押,价值数千万比索。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无法提供合法进口文件”,但背后却是复杂的贸易博弈。
墨西哥2025年上半年的对华贸易逆差达到57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更令人震惊的是,2024年全年逆差接近1200亿美元。在过去十年间,这一数字翻了一番。
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在宣布鞋类关税时直言:“够了就是够了。”墨西哥政府声称,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冲击,与印度对中国手机企业采取的“合规审查”如出一辙。
墨西哥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令人咋舌。墨西哥97%的太阳能电池板依赖中国进口,本土企业仅承担组装工作,核心原材料如硅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墨西哥Cometer公司总经理丹尼尔·戈麦斯坦承:“墨西哥不生产太阳能电池板。”
在劳动用工领域,墨西哥对中资企业的限制甚至超过印度。墨西哥《联邦劳工法》第7条规定:任何企业必须聘用至少90%的墨西哥本地员工。技术岗位也须优先雇佣墨西哥人,仅当移民局确认无合适本地人选时,才可雇用外国人,且比例不得超过10%。
新设立不足两年的公司甚至无权雇用外籍高管。所有受聘外国人还需负责培训墨西哥工人,这一要求常被中企忽视。2025年3月,深圳道通科技公司在墨西哥新设工厂开业不到一周,就遭遇移民局上门核查用工比例。高级供应链总监任义丰回忆:“当时我们严格按照10:1的本地用工规则招人,才避免了数十名中国员工集体被遣返的风险。”
墨西哥的政策走向充满矛盾。一方面,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公开表示:“难道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绝无可能。”他明确表态:“我认为我们永远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当然不会在军事上或类似方面选边站,更不可能从商业角度选边站。”
另一方面,墨西哥政府却在实际行动中向美国倾斜。2025年5月,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提出 “强化产业链自主性”政策,目标直指减少对中国制造的过度依赖。
墨西哥政府还试图在贸易政策上“走钢丝”。为应对美国威胁,墨西哥提议“对华加征汽车关税”,但这招实为障眼法:表面迎合美国“产业链脱钩”,实质保护本国汽车业,同时换取中国加速自贸谈判。
施雅德大使强调墨西哥要践行多边主义,这是“500年历史的生存智慧”。这种战略体现为加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对冲美元霸权,在APEC峰会力推“拉美-亚洲直航”重塑太平洋贸易轴心。
在更隐蔽的战略资源领域,墨西哥扮演着微妙角色。2025年7月路透社曝出惊人数据:2023年12月到2024年4月,美国从泰国、墨西哥弄走的氧化锑达3834吨,比前三年总和暴增3500%。
墨西哥之所以被选为稀土走私中转站,主要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制度“漏洞红利”。作为美墨加协定成员国,货物可以轻松通关,抽检率低到不足3%,堪称“完美跳板”。
走私手段花样百出:稀土氧化物被伪装成铁矿粉申报为“建筑材料”;钕铁硼磁粉被藏进瓷砖胶包装袋;稀土溶液灌入饮料瓶伪装成“工业添加剂”。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中国企业半年内对美出口相关产品激增27倍。
墨西哥的稀土中转行为已引发中国反制。中国对泰国、墨西哥等“异常出口国”实施出口配额限制,并暂停部分企业进口许可。这些国家很快从“帮凶”转变为寻求合规合作的一方。
面对墨西哥的摇摆态度,中国展现出战略定力。2025年5月,王毅外长会见墨西哥外长德拉富恩特时表示:“中方欢迎更多墨西哥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一表态为两国关系破局提供了方向。《掌链》小编表示,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墨西哥既不是棋子,也不应沦为棋盘。
编辑: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