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日电 日前,中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进行了调整。马兴瑞同志不再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小江同志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当美西方挥舞“涉疆供应链禁令”大棒,新疆产业韧性遭遇严峻考验:2023年棉纺产品出口骤降28%(尽管2024年同比增长1.8%,也远低于2022年出口水平),光伏组件海外订单受阻超50亿美元。
面对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逆流,新疆原党委书记马兴瑞在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斩钉截铁指出:“要用链式思维打通堵点,把地缘劣势转化为枢纽优势,让新疆制造扎根亚欧市场腹地!”
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达到20534.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1.8%,
《掌链》第13期《链长制观察》揭秘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西方制裁双重挑战下,新疆以链长制破局,重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竞争力?
面对美国"以疆制华"战略下的供应链封锁,新疆棉花、光伏等支柱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导致新疆棉制品出口受阻,2022年相关企业订单减少超30%。与此同时,新疆光伏组件出口因西方技术限制,2023年对欧出口额同比下降18%。在此背景下,新疆实施链长制具有三大战略价值:
1.破解外部制裁困局
通过构建"链长统筹+链主引领+跨境协同"机制,新疆推动本地产业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度融合。例如,喀什综保区依托链长制推动光伏组件出口,2024年一季度对中亚出口额同比激增699.6%,占全国对中亚光伏出口的42%,成功开拓替代市场。
2.激活资源禀赋优势
新疆拥有全国92.2%的棉花产量(2024年达568.6万吨)、全球最大陆上风电基地(装机超4200万千瓦),以及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链长制通过"资源-加工-出口"全链条整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例如,新疆特变电工依托链长制整合硅料-组件-电站全产业链,2024年光伏组件出口量占全国15%,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378%。
3.重塑开放枢纽地位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通过"通道+链长"协同机制,2024年中欧班列(新疆)开行量突破2500列,占全国总量12.8%,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83%。霍尔果斯口岸依托链长制推动汽车出口,2024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2.2万辆,同比增长300%,成为中亚最大新能源汽车集散地。
新疆链长制历经三年迭代,形成"治理体系-要素配置-空间布局"三位一体的政策框架:
1.治理体系创新
建立"总链长(自治区领导)-分链长(厅局负责人)-链主(龙头企业)"三级架构,针对12条重点产业链(如棉花、光伏、新能源汽车)制定"一链一策"。例如,棉花产业链由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担任总链长,推动利华集团等链主企业构建"良种繁育-规模化种植-智能加工"全链条,棉花异性纤维含量从行业平均8-10g/t降至2.5g/t以下,支撑新疆棉制品出口逆势增长21%。
2.要素配置革新
创新"链长+校长"协同机制,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新疆分院等建立"产学研用"联合体。例如,昌吉州以特变电工为链主,联合12家高校攻关光伏逆变器技术,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65%提升至92%,成本降低30%。金融工具方面,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对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推动西南铝业突破0.01mm超薄铝箔技术,保障C919大飞机50%铝材供应。
3.空间布局优化
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构建"双核驱动、多点联动"的产业格局。例如,石河子市围绕天业集团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2024年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23个,形成"电石-聚氯乙烯-特种树脂"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巴州依托金风科技建成全球最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2024年风电纱市占率达35%,推动叶片长度突破100米、发电量提升40%。
(一)棉花与纺织服装链:从"白色黄金"到"时尚硅谷"
链长制创新:建立"链长+链主+合作社"协同机制,利华集团牵头制定《新疆棉全产业链质量标准》,推动棉花种植标准化率达95%。马兴瑞在阿拉尔市调研时强调:"要打造棉花产业国家战略支点,让新疆棉成为全球高端品牌首选!"
技术突破:新疆天虹纺织应用5G智能纺纱技术,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出口至H&M、ZARA等国际品牌。2024年新疆棉纺织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其中高支纱占比从2020年的35%提升至62%。
(二)新能源链:从"追风逐日"到"绿氢领跑"
链长制突破:实施"风光氢储"一体化战略,金风科技牵头构建"整机制造-叶片-轴承"全产业链,2024年风电装备出口额增长65%。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应用链长制推动"光伏制氢-储运-应用"全链条,年产绿氢2万吨,可替代天然气3亿立方米。
数据亮点:2024年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达8003.8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4203.8万千瓦,居全国第一。特变电工硅基新材料项目量产电子级多晶硅,纯度达99.9999%,支撑全国30%的半导体材料供应。
(三)新材料链:从"资源依赖"到"技术引领"
链长制实践:西南铝业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铝材研发,突破0.01mm超薄铝箔技术,助力火箭减重15%,并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基地(全国60%鞋材原料)。金世利钛业突破航空级钛合金电子束熔炼技术,成本降40%,填补国内高端钛材空白。
产业集群:2024年新疆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800亿元,建成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高温合金、纳米微晶玻璃等15类产品保障国家重大工程。昌吉州"链主+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推动232项技术转化,培育8个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
站在"一带一路"倡议十一周年新起点,新疆正以链长制为抓手,构建"产业森林"生态——从石河子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的全链布局,到喀什"光伏硅谷"破解技术壁垒;从霍尔果斯"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降低物流成本20%,到中国-中亚峰会促成138个跨境产业链项目......这座古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正在书写新时代内陆开放的产业传奇。
掌链专栏:《链长制观察》
《链长制观察》是掌链总结各省/市/州及县/区等负责人,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探索,为读者了解“链长制”,为行业推进“链长制”提供参考。
编辑: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