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42公里的走廊,牵动中俄伊的地缘物流命脉
1天前
579
0
掌链 管一

8月8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撮合下,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在华盛顿白宫草签了一项历史性和平协议,结束两国近40年的武装冲突。

这份协议不仅象征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的和平解决,更包含了一项引人瞩目的条款:在亚美尼亚南部开辟一条连接阿塞拜疆本土与其飞地纳希切万的过境走廊。根据美方官员透露,该走廊将被命名为“”(Trump Route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Prosperity,简称TRIPP,也称特朗普之桥)。

(赞格祖尔走廊示意图 来源:半岛电视台)


特朗普对此洋洋自得,声称以自己名字命名是“莫大的荣誉”,还称这是亚美尼亚方面的提议。走廊概况:这条走廊约42公里(约27英里)长,穿越亚美尼亚南部的休尼克省(又称“赞格祖尔”区域)。它将包含铁路、公路,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和光纤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允许人员和货物双向通行。

走廊西端连接纳希切万(紧邻土耳其),东端通向阿塞拜疆主体部分。这意味着开通后,阿塞拜疆将获得一条不经他国的新通道直达土耳其和欧洲市场。对能源资源丰富的阿塞拜疆而言,该走廊提供了通往土耳其乃至欧洲的更直接陆路枢纽,有望促进该地区的能源和贸易输出。

一、美国意图:区域支点与嵌入式影响力


在过去,赞格祖尔曾是阿塞拜疆以土耳其穆斯林为主的地区,但在上世纪20年代被苏联划归亚美尼亚,使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与阿塞拜疆本土失去陆路连接,成为飞地,同时也切断了阿塞拜疆与土耳其的领土相连的通道。如今,赞格祖尔已成为巴库与埃里温之间的核心争议点:阿塞拜疆力图通过该地建立一条通往纳希切万的走廊,而亚美尼亚坚决反对。

自2020年亚阿战争以来,所谓“赞格祖尔走廊”已成为两国最具争议的议题之一。阿塞拜疆指责亚美尼亚违背承诺,拒绝修建一条穿越亚美尼亚南部、连接本土与飞地纳希切万的运输通道,而这片飞地西接土耳其、东邻亚美尼亚,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这份协议包含了在亚美尼亚修建“特朗普国际和平繁荣之路”走廊的条款。 根据协议条款,美国将获得对该走廊长达99年的独家开发权和运营权。亚美尼亚将走廊土地主权保留在本国法律框架内,但授予美方“排他性特别开发权”,美方可将走廊土地转租给一个财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作为补偿,亚美尼亚可从走廊经济收益中分得30%,而美方私营公司将获取40%的收益。美方官员称,这一商业化运作模式能够“解锁该地区潜力,避免进一步冲突”。美国还同时与两国分别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在能源、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扩大三边合作。白宫乐观宣称,这标志着南高加索地区迎来睦邻和平的新篇章。

华盛顿对这条战略走廊的热情并非偶然。分析认为,美国正借此把自身深度嵌入南高加索的核心贸易网络,意图利用该地区的地缘枢纽地位牵制中俄伊等国的影响力。

特朗普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左)、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右) (来源:DW)


白宫一名匿名官员直言不讳地将此协议形容为“亚美尼亚获得了史上最强大的战略伙伴——美国”,并扬言“这里的输家将是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可见,美方将此视作一盘“大国博弈”的重要棋子。

特朗普政府官员在吹风会上甚至将这一走廊项目称为协议中“夹带私货”、直接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日经亚洲评论引用美国海军研究院教授布伦达·谢弗的分析称,这等于是在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国交界处插上一面美国的旗帜。通过促成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和解,美国成功在欧亚大陆十字路口取得立足点。过去南高加索历来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又毗邻伊朗和土耳其。

如今美国以“和平缔造者”之姿介入,实则在构筑新的区域支点,以此牵制中俄。正如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研究员里布瓦所言,美国视高加索为连接中东、欧洲和中亚的“战略纽扣”,强化在此影响力可为对华战略提供间接杠杆。

二、对中国供应链与“一带一路”的冲击


特朗普本人也不掩饰其“大国竞争”的用意。他上任以来不仅推动“重返亚洲”,此次插手高加索更被解读为其外交的新维度——在中亚、中东乃至高加索巩固美国地位,以便更有力地与中国竞争。有美国前官员宣称,推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加入美国主导的《亚伯拉罕协议》也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之举。美国此前表态,只有阿塞拜疆与邻国实现和平,才可能邀请其参与拓展版的《亚伯拉罕协议》,将这一中东和平框架扩大到高加索和中亚国家。

image.png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领导人 来源:半岛电视台)


这条“特朗普走廊”计划被普遍视为瞄准中国在欧亚大陆的运输网络,特别是中欧贸易的“中间走廊”(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 TITR)。“中间走廊”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一条重要通道,东起中国,经中亚哈萨克斯坦跨里海到高加索,再进入欧洲。其战略价值在于避开俄罗斯领土和伊朗领土,被视为中国通往欧洲的替代陆路之一。

近年来由于俄乌战争和地缘紧张,欧洲和中国都在寻求多元化的贸易路线,“中间走廊”受到更多重视。美国显然希望通过掌控赞格祖尔走廊来提升对“中间走廊”运输要道的主导权。

美媒指出,一旦TRIPP项目落地,美国对这条中欧通道的控制力将大幅增强,区域经济格局可能随之改变,从而分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区域的影响力。毕竟,“一带一路”同样是以构建中欧物流大动脉为核心目标的倡议,而现在美方试图插手分羹。特朗普政府此举被中国媒体形容为在和平协议中“夹带”了一个牵制中国的私货。

从中国供应链角度看,这一走廊可能带来多重影响:首先,它有望成为横贯欧亚的新运输走廊,吸引部分原本经由俄罗斯或经由伊朗的货运改道南高加索。由于走廊由美资掌控,美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过境物流的规则和收益分配。如果未来大量中欧贸易改走该线路,中国在沿线的投资话语权可能被稀释。此外,走廊内规划的油气管道若建成,将使中亚和里海能源直接输往欧洲,这可能减少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从长远看,俄罗斯能源被挤出欧洲市场后更依赖对华出口,虽然短期看中国或可获得廉价能源,但区域整体均势倾斜并不利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推进。更值得关注的是,伊朗在中国西进欧洲供应链中的地位将被削弱。当前,北京也在推进一条经由伊朗的国际运输通道(经巴基斯坦、伊朗通向欧洲的“国际北南走廊”),以规避海上和俄境风险。但赞格祖尔走廊一旦成形,伊朗通往高加索的唯一陆路将被切断。这条穿越亚美尼亚的43公里走廊“将剥夺伊朗通过亚美尼亚进入南高加索的天然陆路通道”,让德黑兰被迫仰仗一个由阿塞拜疆和外部力量控制的路线。

这无异于对伊朗的地缘经济“闷杀”,其直接后果之一便是削弱伊朗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角色。伊朗丧失经亚美尼亚连通欧亚的功能后,对北京的战略价值会降低,这也正是美国乐见的局面。换言之,美方插手高加索,等于在中国布局的欧亚交通走廊上掐断了一条伊朗选项。

俄罗斯专家们认为,赞格祖尔走廊可能成为削弱俄在南高加索地位的突破口,同时还将削弱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路线垄断权。该走廊还将为美国盟友(特别是格鲁吉亚)提供新的经济通道,并使北约物流基础设施逼近俄罗斯南部边境,从而被称为”危险之举”。

拟建的“特朗普路线”,红线显示从阿塞拜疆经亚美尼亚南部通往纳希切万的通道,紧贴伊朗边境。

此走廊可连接土耳其并进一步通向欧洲,被视为“中间走廊”的关键一环。 当然,从区域国家的行为看,他们追求的是多元平衡,而非一边倒倒向某强权。亚美尼亚在失去纳卡地区后,也希望借经济现实摆脱过度军事化和对俄依赖,争取更大外交空间。阿塞拜疆则早已谋求开辟直通土耳其的陆路,以摆脱受制于亚美尼亚领土隔断的困境。

在这些本地区诉求的推动下,中国推进的中欧班列、中亚走廊固然受到了新的竞争,但未必会被完全排挤。未来中国或需调整策略,与区域国家开展更灵活的合作,提升“一带一路”项目对他们的吸引力,以应对美西方在基础设施和规则制定上的介入。

三、域内反应:各方角力与隐忧


伊朗的态度:针对此和平协议中的走廊计划,伊朗方面第一时间表达了强烈反对。伊朗最高领袖外事顾问阿里·维拉亚提8月9日措辞严厉地警告称:“特朗普以为高加索是他能租来的房产……这条通道不会成为特朗普雇佣兵的门户,而将成为他们的坟墓!”。他谴责这一计划“幼稚且不可能”,认为是在分裂亚美尼亚、破坏地区稳定的“政治阴谋”。伊朗官方声明虽口头上欢迎亚阿和平文本,但明确强调任何临近伊朗边界的项目都应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应有外国介入。

德黑兰更表示,“无论有没有俄罗斯”,伊朗都将采取行动捍卫高加索地区安全,绝不允许美国在自家北部边境安插“毒蛇”。伊朗此番强硬表态,既有地缘安全考量——担心北部边境出现美国和北约势力楔入,也包含对自身被经济孤立的忧虑。正如有观察人士指出的,那条走廊让土耳其势力扩张到了伊朗家门口,还带来了直接的美军或其代理人存在,这对德黑兰是难以容忍的局面。

俄罗斯的态度:作为传统主导者,莫斯科对美方斡旋的成果表面上表示欢迎,称支持一切有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努力。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肯定了华盛顿促成的会谈,但话锋一转强调“域外势力的介入不应制造新的分歧”,解决高加索问题的最佳方案是由本地区国家在俄、伊朗、土耳其邻国支持下自行制定。克里姆林宫意识到自身影响力正因乌克兰战事而削弱,高加索各国日益展现独立姿态,美西方乘虚而入令俄颇为警惕。

有俄媒评论称,美国此举意在“第二战线”牵制俄罗斯,不过俄也深知在当前形势下直接阻挠亚阿和平得不偿失。因而莫斯科采取了保留态度:既不正面抨击协议,又暗示任何外国主导的解决方案都应该避免“重蹈西方在中东冲突调解中的不幸经验”。总之,俄方希望保证自身在亚美尼亚的驻军地位(目前俄在亚美尼亚仍驻有边防部队),防止被美方完全排挤出局。但随着亚美尼亚可能退出俄主导的集安条约组织(CSTO)并引入美国安保力量,俄在高加索的驻军前景也充满变数。

土耳其和区域国家:土耳其对协议拍手称快。作为阿塞拜疆的铁杆盟友,安卡拉多年来一直支持开辟所谓“赞格祖尔走廊”。土总统埃尔多安称该路线是现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土外长菲丹更表示这条走廊将把欧洲和亚洲腹地连接起来,是“非常有利的发展”。可以预见,走廊一旦建成,土耳其将从中受益匪浅, 不仅意味着土亚两国间直达通路梦圆,也可能巩固土耳其作为区域能源和货运枢纽的地位。

埃尔多安已表示愿协助落实走廊建设,土方甚至准备借此机会推动打开与亚美尼亚长期关闭的边界,实现关系正常化。对阿塞拜疆而言,则无疑是重大胜利。阿总统阿利耶夫称“特朗普6个月内创造了一个奇迹”,赞扬美方让阿亚两国“永远结束战争”并成为朋友。阿塞拜疆不仅彻底收复了纳卡,眼下更取得了梦寐以求的西向走廊,可谓一箭双雕。长远看,阿国手握直通土耳其、进而通欧的新动脉,在地缘和经济上都大大增强了自主性。

反观亚美尼亚,国内舆论对这一协议则颇为复杂。尽管总理帕希尼扬称“承认现实换来自我救赎”,希望借和平发展经济,但让出走廊管控权被不少亚美尼亚人视为主权让步。有亚美尼亚裔团体批评协议过度迎合阿塞拜疆,未妥善解决纳卡亚美尼亚族人的权益。但是在2023年战争失利、俄罗斯靠不住的背景下,亚美尼亚实际上别无他法。正如论坛网友所言:“亚美尼亚得到的回报就是阿塞拜疆不再用武力夺取更多领土”。美国的介入为亚美尼亚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和投资渠道。可以预见,帕希尼扬政府接下来可能逐步疏远俄(例如退出CSTO)以拥抱西方。

编写:管一


点赞
收藏
管一
共发表175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