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APP面向中高端人群 不与出租车竞争
2015-01-06 09:45:00
852
0
每日经济新闻 陶力 赵娜


  运营整合仍显粗放

  2014年4月,快的和滴滴打车同时宣布,将停止对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补贴,业界以为这场大战终结。但是数月后,烧钱又蔓延至专车领域。据悉,滴滴专车和快的“一号专车”均声称主攻中高端约租车市场,车型多为20万元以上的车型,包括本田、奥迪、宝马等品牌。

  记者通过体验了解到,专车服务价格往往比出租车高出20%左右,且提供的服务更加周到。以接机服务为例,用户可以提前两个小时预约,一旦抵达目的机场,地接服务员和司机便已经到达,免除了乘出租车的漫长排队过程。

  但是,这项业务一开始无人问津,两家公司不得不在机场、火车站以及高端写字楼内投放大量广告,并发放大额红包吸引新注册用户。例如,滴滴专车给用户发出“60元代金券大礼包”,一号专车则只要用户绑定信用卡便可送60元代金券。

  为了更快打开市场,快的打车除了推出专门的“一号专车”客户端外,还在原快的打车客户端中增加了“专车”服务。显然,此举可以使快的打车之前积累的大量用户和流量,更加便捷地导至专车服务。

  快的公司相关人士称,“一号专车”是通过与国内数百家大中型正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合作来提供服务,除了租车公司自带的司机外,其他司机都由劳务公司派遣至快的,并经过培训提供统一的服务流程。“专车服务目前还处于抢夺市场份额的阶段,补贴肯定还是会有。这项业务可以加大公司的现金流,我们和租车公司、司机三方分成。”

  经过半年多粗放式增长,专车服务获得了大量用户,但也遭遇了诸多质疑,除了“黑车”混入之外,其服务质量也在下降。近日,记者在上海市内体验发现,“一号专车”部分司机已不再像此前周到准时。一名王姓司机透露,现在每天都能接到10多单活,且不需要费太多精力。“我现在不愿意接长途,让我跑一趟机场几十公里也就一二百元。还不如集中在静安寺、南京西路这一带专门接短途的活,保底五十元起,比长途划算多了。”

  不过,他还告诉记者,快的对于专车司机也会人工分配一些订单,并非司机随意选择。“如果派到了不想去的地方,我也会主动跟乘客说我堵车在路上过不来,一般不愿意等的乘客就会自动取消订单。”

  因此,有用户反映,专车服务除非提前预约,临时用车的用户也很难获得接单,且司机服务良莠不齐。易观国际分析师朱正煜认为,目前的专车服务还处于推广阶段,线下市场本身又很难统一规则,出现上述问题也很正常。“即便发展两三年后,这种现象依然难以杜绝,线上平台对线下的掌控和整合能力还远远不够。”

点赞
收藏
陶力 赵娜
共发表4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