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制定工业海事战略重振造船业
2天前
568
0
掌链 景舟

克拉克森研究统计,2025年上半年,持续强劲的邮轮订单推动欧洲船厂新船订单全球份额跃升至12%。欧洲造船业正在重振。

马歇尔计划下,欧洲造船业逐渐兴起。1960年欧洲造船业达到巅峰,产能一度占据全球66%。随着全球船舶产业向日本、韩国以及中国转移,欧洲造船业早已风光不再。新冠疫情时期,欧洲造船市场份额一度跌破2%。

近年来欧盟也不断花费心思重振其造船业。2025年7月,欧委会称已开始制定欧盟港口战略和欧盟工业海事战略,将制定政策目标和行动,旨在加强欧洲的水上工业和技术基础及其更广泛的价值链,包括航运、内河航运和港口,并促进国内制造能力。

(图源:外媒)

相反与造船业,欧洲航运业仍保持兴盛态势,全球前10大航运公司中,4个来自欧洲国家:地中海航运(瑞士/No.1),马士基(丹麦/No.2),达飞(法国/No.3),赫伯罗特(德国/No.5).

悬挂欧盟成员国国旗的船队约占全球船队的12%,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共注册 15096艘船舶。就总吨位而言,欧盟船队占全球船队的14%以上,达2.36亿总吨,而载重吨位约占13%,总计2.99亿吨。

01 重振造船业:欧盟制定工业海事战略

“欧洲必须立即采取战略性措施,投资于航运与造船产业,以确保未来的经济和军事安全。如果没有足够的民用船舶建造能力,欧洲国家将失去建造和维护军舰的能力,这将直接影响到欧洲的安全防御能力。”

2025年7月1日,欧盟委员会称已开始制定欧盟港口战略和欧盟工业海事战略,将制定政策目标和行动,旨在加强欧洲的水上工业和技术基础及其更广泛的价值链,包括航运、内河航运和港口,并促进国内制造能力和专业知识。

“我们即将出台的《欧盟港口和工业海事战略》旨在确保欧洲的港口和水运产业能够引领清洁能源和数字化转型,支持国防和贸易,并保持全球竞争力。广泛的利益相关方意见至关重要——我们致力于倾听行业的需求和愿景,助力塑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欧洲。”

围绕重振造船业,过去两年欧盟陆续召开相关会议确定行动方案:

  • 2024年1月,欧洲议会呼吁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欧洲造船厂及其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弹性;强调海上制造业的重要性,如造船及其供应链,在欧盟作为维持蓬勃发展的水上行业的基础。

  • 2024年5月,欧盟理事会呼吁制定一项新战略,支持欧洲海运业,“这对欧盟的战略利益至关重要,在数字化和绿色转型中,并涵盖该行业竞争力的所有方面”。

  • 2025年5月,20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关于提高欧洲航运、造船和海上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弹性以及欧盟工业海事战略的“什切青宣言(Szczecin Declaration)”。

2017年和2022年,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呼吁欧盟制定海事技术领域的战略,并警告称,欧洲剩余的造船厂可能会被亚洲夺走,对整个供应链产生不利影响。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在2025年1月22日通过的一项意见中呼吁制定全面的海洋战略。

(图源:European Commission)

造船资金方面,2020年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一项为期7年(2021—2027)的计划,通过金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下一代欧盟”基金,助力欧盟造船业发展。

而在全球经济与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德国造船和海洋工业协会主席Reinhard Lüken警告称,欧洲造船业面临严峻挑战。

Reinhard Lüken表示,单靠市场力量无法解决当前欧洲航运和造船行业面临的问题。政府应提供有竞争力的融资,确保欧洲造船业能够与中国等竞争对手抗衡,同时鼓励船东将订单交给欧洲造船厂。

“欧洲应该借鉴美国的《船舶法案》,该法案通过政策支持推动美国海事产业的发展。欧洲在造船技术和能力上仍然领先美国,但如果不加快步伐,欧洲将无法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

02 欧洲造船业:2025上半年份额跃升至12%

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下,欧洲工业得到扶持,其造船业(法国、德国、瑞典、挪威、意大利、波兰等)逐渐兴起。1960年欧洲造船业达到巅峰,产能一度占据全球66%。

然而,随着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造船的逐步崛起,欧洲造船业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欧洲造船市场份额一度跌破2%。

邮轮市场复苏状态下,欧洲船厂近两年整体接单有所改善。航运业绿色转型以及欧洲船东推进燃料转换等,也持续为欧洲船厂带来替代燃料船舶订单。

以2024年为例,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12个国家的38家船厂共接获新船订单115艘合340万修正总吨,全球份额也从过去三年的2%上升至5%。

克拉克森研究统计,2025年上半年,持续强劲的邮轮订单推动欧洲船厂新船订单全球份额跃升至12%。

即便在全球竞争中逐渐失去主导地位,欧洲在专业化船型的设计与制造方面仍具备优势——在意大利,首艘氢动力邮轮正在建造;在芬兰,新型破冰船正在设计;在荷兰,零排放工作船正驶出船厂。

(图源:外媒)

  1. 意大利:全球36%的邮轮在意大利制造

邮轮供应链是一条覆盖“欧洲制造”的供应链。意大利具有“全球领先”的邮轮建造能力,这使得意大利邮轮业在欧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据国际邮轮协会2024年12月的一份数据显示,未来12年,76艘远洋邮轮中的72艘将在欧洲船厂建造,投资额达570亿欧元(占比97%),其中意大利40艘(占比52.6%)、德国12艘(占比15.8%)和法国10艘(占比13.2%)。

全球36%的邮轮制造是在意大利完成的。从设计、建造、维护到船舶改装和拆除,意大利船舶供应链由1.4万家公司和18万名员工组成。

2、芬兰:全球80%破冰船由芬兰设计

芬兰的造船技术高度专业化、细分化,其在破冰船设计、极地船舶建造、运营方面位居世界领先。芬兰抗冰产品和供应链服务涵盖研发、教育、船舶设计、工程、建造、船队运营、项目管理。数据显示,全球80%的破冰船由芬兰公司设计,其中60%由芬兰船厂建造。

芬兰三大造船厂之一的赫尔辛基造船厂从1910年便开始建造破冰船。2017年芬兰“北极星”号破冰船下水,该船是世界首艘由液化天然气驱动的破冰船。

2024年7月,芬兰、美国和加拿大发表了关于合作生产破冰船的三边宣言,“承诺通过共享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在各自国家建设破冰船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该倡议将使芬兰有机会巩固其在北美关键基础设施供应链中的地位。”

3、荷兰: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荷兰曾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在20世纪80年代,荷兰造船业开始专注于专业化的船舶。荷兰在全球挖泥船的建造中占据关键地位。目前荷兰政府正将造船业向清洁能源转型推进。

荷兰的造船业集群大约包含17200家荷兰海事公司,该集群还涉及港口、近海工业、航运、疏浚、海事服务、渔业、内河航运、海军活动和水上运动产业。

(荷兰挖泥船占全球市场比例,图源:荷兰造船业同行评议)

据经合组织理事会造船工作组的《荷兰造船业同行评议》报告,荷兰挖泥船行业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14%增加到2018年的36.1%。

2023年10月,荷兰政府推出了一项全面的海事制造业产业政策,“旨在推动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并确保经济和军事安全”。该项目承诺在2024年至2025年期间投资6000万欧元用于创新造船。

参考资料:

  1. EU commits to highly awaited industrial maritime strategy, source: Offshore Energy

  2. The Commission sets course for the future of the EU Ports and Maritime Industry, source: European Commission

编辑:景舟


点赞
收藏
景舟
共发表134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