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满满竞价机制遭抵制反思:无规则黑暗森林没有赢家,但要哪种规则?
2018-06-18 00:00:00
1866
0
掌链 刘宇豪

运满满竞价机制上线。平地一声雷,司机们不干了。论坛上、贴吧里、微信群聊流传的小视频,声讨一浪高过一浪。

运满满自己也很委屈,该公司回应此事时说,“功能上线之前,我们已经对合肥、金华两地的大客户做了宣导,教给司机们怎么接单,还预热了APP升级活动。并不是贸然行动。”

事件升级到这个地步,谁也没想到。运满满论坛的官方帖子,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连续4次更新对此事的解释。其中一天连发两条,一条是重申竞价功能和优势;另一条就是辟谣——“我们真没从司机那赚差价。”

但是司机们可不管这个,他们抗议、骂街——后来运满满就此事的帖子禁止留言,因为骂得太难听。要不就是助长谣言传播。以往这种情况下的中国互联网,情绪总快事实一步。一位司机发给记者一段群殴视频,说这是同行们和运满满总部动手了。但其实那是一段几年前的旧视频,主角根本不是一拨人。

有媒体在就此事发布报道时,用了“鼓励司机投暗标压低市场价格”的句子。运满满内部人士向记者诉苦,怎么能这么说我们呢?

说来说去,还得先说竞价一事。6月4日,运满满APP上线了司机竞价功能。过去,司机和货主怎么谈,用什么价格成交,运满满不管,我只提供平台,你们自己谈。新功能出来后,货源没变,但是司机得先报价,对方确认后才能匿名通话。

运满满方面说,这样有助于司机日后陷入双方扯皮时有据可依,而且减少沟通成本。他们把双方达成合作用系统做了四个步骤:找货——报价——修改或接受价格——支付订金。

3 配图.jpg

平心而论,如果一个交易按照“四步走”达成,那司机之后的权益的确能得到保障。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确定报价是否合乎情理?要知道目前的货运市场中,低价竞争是常态。

运满满方面说“我们既没有,也不能把市场价格压低……更详细的货源信息合理报价能提升效率,最终通过市场调节逐渐形成合理价格机制。”

但交易市场如果没有外力左右,从来不会理性发展。指望市场调节形成合理价格是一种乌托邦式幻想。多年来,国内货运市场的非理性竞争已经达到了一种新境界。

在过去,货运行当的从业者可以用一顿酒商量交易,或者用拳头划清界限,哪些你能碰,哪些你不能碰。这个叫行规,行规之上才是国法。国法无情,行规有情。很多时候,行规见不得光,但很奏效——这将牵扯出另一个问题——全人类正在步入的人工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基于数据的算法崛起,成了一种在某些程度上比国法更无情,却又比行规更接近生活的存在。

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也远远低于行规的存在时间。当商业公司希望用算法代替运行已久的行规时,人和机器之间的矛盾就尤为凸显。“运满满的问题就出在想用智能算法来取代线下交易,这是目前不可能做到的。”一家无车承运平台的市场总监告诉记者。

上面说了,运满满把竞价功能分成了四个步骤,这种流程上的标准化是全世界范围内所有商业公司的发展趋势,无可指摘,也不能逆转。但是这种没有充分考虑人情因素,行业背景,只能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的设定一定会挑战到司机的底线。

运满满竞价功能一事能引起如此大范围的传播。前因后果,一言难尽。很多人来不及看上来就骂。一位下载运满满APP但从来没用过的北方重卡司机跟记者说,最近几天一直身体力行地从网络为同行声援。

这第一是恐慌情绪发酵,尽管运满满官方称该功能使用人数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但这个节骨眼儿上根本没人听;其二就是司机生存之艰难前所未有,这样一个把收入看得比自己都重要的群体,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最后就是公众对于具有垄断性质的大公司的天然戒备,大公司做什么仿佛背后总有阴谋,其实并不是这样。

这不是运满满第一次挨骂,甚至不是今年第一次挨骂。年初,运满满尝试对货主收费,同样是噪声喧天。很多司机还没弄明白出了什么事,就被“告知”运满满要对司机收费,然后稀里糊涂跟着“抵制”。

今天,运满满再次中招,仿佛把之前的剧情又重演了一遍。问题是,为何要再这个时间节点再来一遍?从运满满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没有准备,也做好了心理预期。最终还是被骂了。业内人士用如下观点向记者阐明动机:盈利压力让运满满宁愿顶着挨骂的风险也要上线新功能。

运满满素有货运版“滴滴”之名,这家公司的董事长王刚(满帮集团)正好还是滴滴的天使投资人。在滴滴早期发展里,王刚贡献了很多不可或缺的思路,正是这些思路帮助滴滴短短几年内实现行业垄断。其中很有意思的一条是,不做竞价。王刚当时认为竞价不利于大规模扩张。

在滴滴早期制定的发展中,凡是不利于大规模扩张的产品设计都被搁置。但这些设计往往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盈利的基础。当然,但凡对移动互联网公司扩张方式有印象的人都知道,这类公司当年最不缺的就是钱。有数不清的热钱、资本推动它抢占市场份额。

滴滴最早不设账户,怕用户嫌麻烦跑掉。用户稳定后又接入了账户,不做不行,不做就没有交易闭环,不做之前的数据就利用不起来。运满满同样如此,一家独大的它不可能接受用户在自家平台接洽后,跑到线下达成生意(这种情况过去一直发生)。竞价机制可以确保运满满拿到真实有效的交易数据。

去年底,运满满和货车帮合并为满帮集团之后,瞬间成了线上货运信息市场的垄断巨头。当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度过积累用户这一目标后,把财务数据弄好看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至少不能难看吧?

但从目前各方反应来看,运满满寻找盈利模式的难度要远高于滴滴。按照某投资人给出的解释,运满满赚钱难就难在多方利益的协调上。滴滴模式下,乘客需要体验,司机和官方需要盈利。到了运满满,就变成了司机、货主、官方同时需要盈利。从分类上看,好像变化不大。但实际难度增加了不止一个数量级。更何况线下货运市场的混乱已经持续多年,一朝一夕根本无力撼动(截止2017年,滴滴依然在亏损)。

有人用带有阴谋论的口吻推测运满满这次就是想“把市场搞乱”、“趁机坐收渔利”。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在一个完全没有规则的黑暗森林里,没有人是真正赢家。尤其是对运满满这种志在成为全球最大运力的公司而言,更不会搬石砸脚。

运满满如果真有什么想法,只能是探索盈利模式。当一家估值60亿美金的公司声称目标是3000亿美金市值时,除了勾勒那些宏大战略,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证明,支撑战略的钱从哪来。

回顾这次竞价风波,运满满收到的不全是坏事儿。至少这家公司已经开始学着怎么和520万名干线货车司机和125万家物流公司打交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更关乎整个行业。这既考验能力,也少不了责任心。

(掌链传媒记者 刘宇豪)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