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变了?王卫再一再二还再三
2018-08-29 18:26:36
1768
1
掌链 刘宇豪

头图.png

自打王卫在这个月初的新夏晖成立仪式上,说出那句“我从来没给自家活动站过台”之后,不得不说,今天的中铁顺丰国际快运成立,已经是他本月第三次为自家活动站台了。

这当然只是一句调侃,考虑到外界对王卫神秘莫测的固有印象,以及近期公开露面在多年来实属不易,也许人们会好奇:王卫为何走到台前?

让我们把指针拨回8个月以前,王卫着名的那次公开露面,为顺丰上市敲钟,2017年2月24日。当天,顺丰高开高走,毫无悬念地一字板涨停。在随后的7个交易日里,涨停循环上演,最终顺丰股价在2017年3月3日触及73.48元峰值,市值超过3000亿元,与被网民称为“神车”的中国中车并驾齐驱。

神话戛然而止。随后,在迄今为止、长达1年半的日子里,顺丰开启了“估值修复”之旅,这当然是向下修复。截至今天收盘,顺丰股价较历史高点跌去43%,市值在1800亿上下徘徊。

如果把整个修复过程切割成两部分来看,结果更加明显,2018年之前,顺丰股价走势大部分时期里呈波浪状,在46元~58元(不算峰值)之间徘徊。进入2018年后,没有明显负面事件曝出,顺丰股价却一路下跌,最低触及40.7元。这还是在8月里有3个重磅事件背景下发生的。

再回过头来看这1年半里顺丰遭遇的舆论变化,在顺丰市值登极至尊的当天,中国证券报刊发了《顺丰控股总市值与中国中车相仿,业绩难以匹配》的文章,其中援引投顾大师首席特邀评论员杨宁的一句话是,“顺丰上市的故事已经讲了一年多,现在到了结束的时候。”

随后,市场上反思顺丰估值过高的文章陆续出现,这些文章把矛头一致指向王卫对自己当年不上市言论的出尔反尔。评论认为顺丰上市并非出于主观动作,而是外部环境倒逼。也就是说,顺丰在不借助资本市场外力,是否还能长期保住民营快递公司老大位置上,是一个问号。

与此同时,对顺丰折戟电商市场、阿里强势跨界的担忧也出现了。人们突然发现,顺丰神话并非无懈可击,这家公司在电商件上强弩之末,而商务件领域似乎出现了见顶迹象,它的快递单件利润和通达系快递公司呈相同走势,都在下滑。顺丰庞大的机队和引以为傲的直营体系,此时成了一个烧钱象征。资本市场也没见到顺丰在其它领域对固定资产的反哺,比如在快运领域,通达系快递公司并没有逊色顺丰多少,他们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

去年,菜鸟与丰巢的正面冲突成了标志性事件,它背后折射的深意是,来自跨界的敌人就算还没打到顺丰家门口,也至少离顺丰家门口不远了。在那之后,王卫最常谈到的一句话是,顺丰的竞争对手肯定不是同行,而是跨界公司。

可是谁都没把这句话当回事,甚至有人觉得这是王卫自视甚高的另一种表现,在王卫今年喊出向谷歌那样的高科技公司发出挑战之后,德邦快递崔维星还有点酸地说,“和顺丰竞争?人家都说竞争对手是谷歌,我就没话说了。”

王卫在2017年的另一次公开表态是,向一名普通商户道歉。起因是自家快递员把广告单贴到了人家包裹上,明目张胆地抢客户。这件事离菜鸟丰巢大战隔了不到10天,此前顺丰还可以用“扞卫自身利益”的角度说话,此时舆论彻底倒向了另一侧。这一方面说明顺丰对电商件增长的渴求居然到了出此下策(局部行为)的地步,另一方面则造成一种感觉,原来顺丰也会干这种事。

事实上,通达系快递公司可能从来就不觉得自己低顺丰一等。“狂人”喻渭蛟不惜顶着现金流压力也要跟顺丰打飞机大战,这3年以来,圆通购买飞机的速度超过了顺丰,往往是顺丰前脚建完机场,这边也宣布跟进。在国内市场格局已定的背景下,国际化成了唯一没有被渗透的超级蓝海。顺丰的国际化战略潜伏着各路敌人,但是顺丰并没有拉开质的差距。去年10月份,顺丰联手UPS成立合资公司,结果双方仅各出资50万美元,被外界评论为“风声大雨点小”。

进入2018年后,这种无力感继续加剧,顺丰交出的成绩单依旧优秀,但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在今年8月份以前,除了王卫那句被广为传颂的“挑战谷歌”,市场上几乎找不到顺丰的声音。

反观竞争对手,中通快递一时间风头无两,先是阿里入股,随后又和几家国际航空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本来前几年刚上市时,赖梅松还说对国际化没有具体方向,结果一夜之间“面包牛奶全有了”;圆通继续在空中试图钳制顺丰,前者嘉兴机场正是对标后者的鄂州机场;百世在快运领域持续走在通达系前列,德邦则一头扎进快递市场,崔维星直接连公司名称都改了。而德邦是在上市的7家快递公司中,唯一一家单票利润不输顺丰的对手。这样看来,与其说顺丰没有超出市场预期,不如说竞争对手都在如狼似虎地扩张。

现在,我们似乎能理解为何王卫在这个即将过去的8月,连续3次公开露面,一次比一次更重磅。当然不是--也不能--提振股价,过去多年的行事风格,让王卫与作秀造势绝缘。

在最近这三次公开露面中,第一次成立新夏晖,牵手世界顶级冷链企业,意图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全食品行业供应链中最成功的供应链服务企业”。

第二次和招商局集团第二次建立战略合作,约定在融资、物流、商业、金融、鄂州枢纽项目、雄安项目合作。且不说这些项目直接关乎国际化,光是签约仪式现场中外运代表的出席,就令人眼前一亮,中外运的国际化进程远超民营快递公司,如果它不想和顺丰擦除火花,那为什么要出席?

第三次,也就是今天与顺丰成立中铁顺丰国际快运的铁老大,仅仅是公司名字,就知道顺丰在想什么。双方在此前顺丰号高铁、中欧班列的基础合作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表面上看这是顺丰分别在冷链物流、央企资源、铁路资源的布局,但背后的指向无不关乎顺丰国际化。只是国际化进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正如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对掌链表示的那样,“中国快递品牌的国际化还需要时间”。但眼下,“多了一个铁路渠道,顺丰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则走在了所有对手前列。

就算王卫说的那句“对手来自跨界”是真的,也不是当务之急。因为在那之前,顺丰主业收入必须有覆盖高科技投入(或者其它领域)的资本。在国内大部分市场格局已定的今天,顺丰谋求增量市场,试图先安外,再攘内。而这也是顺丰如果想在下一阶段继续坐稳民营快递公司老大位置,必须做到的。

今天,王卫再一再二还再三。在可预见的未来,王卫还会再四再五还再六。那只是时间问题。

掌链记者刘宇豪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