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京东金融成立两周年内部庆生会上,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称,京东金融已然拥有庞大的体量,团队已经飞速扩充到了三千人的规模,服务用户超过一亿人。京东金融俨然已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领军者。
据介绍,目前京东金融已建立七大业务板块。陆续推出了京保贝、白条、京东钱包、小金库、京小贷、权益类众筹、股权众筹、众筹保险等创新产品以及京东众创生态圈,向客户提供融资贷款、众筹、理财、支付等各类金融服务。其中,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业务更是不断创新,领跑行业,但陈生强却说,京东金融接下来的挑战是着力构建金融核心能力,扎实风控基础,打造一个实名账户体系,和合作伙伴连接起来,最终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京东金融两周年庆生:为自己鼓掌
“两年前的10月18日,京东金融成立。说实话,当时除了做供应链金融,对未来的战略和策略,我并不是特别清楚。”陈生强意味深长道,当时团队只有原先负责供应链金融的几个人,加原网银的一些人,然后我们就攒了这么一个团队,在北辰的12楼租了个办公室就开始干了起来。
布局七大业务线
时间如梭,两年了。两年的时间,京东金融从当时不到100人到现在的3000人,建立了七个大的板块,即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众筹、支付、保险、证券。
“供应链金融是我们最早开始做的一个业务,然后我们开始做消费金融,白条。这块业务做到现在,活跃用户仍在不断攀升,白条内部也衍生了八条产品线。”陈生强介绍道,在2014年的2月京东白条上线之后,5月份京东众筹接踵上线。“结果没多长时间,年底的时候,我们就成了众筹这块的行业老大了”。
但记得当时很多人都和记者有同样的疑问,那就是京东为什么会做众筹?
对于这一问题,陈生强的回答是,在新的一轮消费升级中,可能会更追求智能化,更加有品质的这些群体一定会大幅增长,所以基于这个点,京东金融开始做众筹。2014年7月1日上线产品众筹,今年的3月31日上线私募股权融资,包括做整个众创生态。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公司不知道怎么做营销,有些产品设计没有亮点,供应链面临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帮助创业企业引入了一些资源,包括找到国内最好的做营销的公司,做设计的公司,来帮助这些企业。所有这一系列产品的搭建都是基于我们用户的真实痛点和真实需求。
另外,京东金融这两年来还创造了很多的产品,包括支付、财富管理、证券、保险等。我们看到,两年时间里,京东金融做到现在,在行业内成就赫然在列,但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不容易及锲而不舍的努力,整个行业应该为京东鼓个掌,京东人自己也应为自己鼓个掌。
京东金融做了“三件事”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有如此多的成就,京东金融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纵观京东,物流实际上是京东这么多年所建立的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核心竞争力,而京东金融的竞争力又在哪儿?
如陈生强所言,其实京东金融现在已将自身定位成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而这家公司其实只做了三件事,这三件事情不是有钱就可以解决的,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得到的,是需要长期的积累的。
第一件事是风控。风控是京东金融的重中之重,京东金融正在构建最核心的金融能力,京东金融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保险、众筹业务等现有业务都同风控有关系。依托京东生态平台积累的交易记录数据和信用体系,基于大数据、厚数据、动数据的风险管理体系,京东金融建立了新型金融信用模型。
陈生强以消费金融业务为例分析道,风控模型已经不仅可以实现直接支撑toC端的产品,还可以作为toB的服务对外输出,例如对外输出白条的风控,输出支付的技术解决方案等。风控是京东金融最底层的基础建设,一直扎扎实实地做。6月份,京东金融投资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ZestFinance,成立了合资公司。ZestFinance 的信用模型会应用于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体系。“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同行业伙伴共享这项技术,共同开拓国内信用消费市场。可以说风控做的越扎实,我们的模式和产品就越有保障,越有出路。”陈生强说。
第二件事是账户。从账户的角度来说,京东金融基于通道支付、账户支付和信用支付建成了大支付体系,京东金融力图让用户通过一个京东账户,打通京东金融所有业务,打造更方便快捷安全的用户体验,目前,京东金融已经有能力对外输出京东支付的行业解决方案。
第三件事是连接。京东金融不是颠覆者,而是共赢者的,京东金融未来会连接更多市场的金融机构、服务机构,更为开放,创造出更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用户的金融服务。
说到这里,陈强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如果有一家公司超有钱,想做电商,他有10万亿美金要做电商,所有的货全部跟供应商预付款买,价格高于京东10%,供应商肯定把货给它了,系统搭建找一堆人来开发,把京东所有的研发团队,以100倍的工资挖过去,反正有钱,系统也能搭起来。然后是烧钱做市场推广,把所有电视台定下来,全播他们家广告。他能不能成功?我相信第一天这家电商,能出个5万单,第二天能到50万单,第三天订单涨到100万单。然后呢,就死掉了。因为它的货发不出去,所有的库存全乱了。”
“天时、地利、人和 ”造就京东金融
那么,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到底要做什么?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什么动力让陈生强带领着他的团队走到现在,还存在哪些事情没做好,未来的京东金融会朝着那个方向继续前进呢?
“有人对我说,京东金融做得挺不错的,风声水起的。但其实每次我总是战战兢兢。所以,今年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思考,我们做到现在,到底靠的是什么?最后总结起来,可以用一个特别俗的说法,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陈生强认为,天时是什么?其实是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发展到了一个爆发的点,我们2013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这个点踩着了,所以运气很好。地利是什么?我们依靠的是京东的主体,实际上是一个地利。人和又是什么呢?这一点较为复杂,应该从两方面来阐释。
第一,京东金融可以做到现在,首先跟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先生对我们整个京东金融的战略布局和对整个团队的信任是分不开的,包括时间、资源以及资金等方面投入。没有集团的支持,京东金融走不到这一步。另外,包括集团的各个职能部门、商城的各个体系,还有智能硬件、京东到家、拍拍等,很多人都在帮助京东金融的发展。
第二,就是京东金融的整个团队。大家都知道京东金融有一个选人的逻辑,即“四有新人”,有理想,有担当,有底线,外加有能力。这四有新造就了“人和”的基础。
那么,这个团队有哪些特质呢?陈生强指出,一是坚持长期价值。这个行业实际上有些浮躁,金融这个行业,实际上是一个长跑的行业,但目前很多人却在用短跑的方式,100米赛跑的方式。而京东金融,则一直坚持以追求长期价值为导向原则去做这件事,因为其实这是一件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情。尽管这个行业本身有很多的演变,而且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二是,京东金融已经把创新当成了一个习惯。当然,所有这一系列的创新,都是要基于真正的客户需求、真实的应用场景创新创造出核心价值;三是,不断学习的精神。京东金融每年核心团队都去跑一趟硅谷和纽约,看看外部有什么新的东西,发现市场的新趋势。
“我一共给京东金融设计了十步,现在只走了第一步,后面还有九步没走,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京东金融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有社会价值的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赚钱的公司。”陈生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