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资收购迪亚中国,苏宁是真“饿”还是要对抗“京腾计划”? ...
“收购迪亚仅仅只是开始,它是快速推进苏宁小店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建立本地化的商品供应链体系,进一步丰富苏宁智慧零售经营场景的一次重要举措。”苏宁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张清正对掌链全媒体记者说。
近日,有消息称,苏宁与西班牙著名跨国连锁超市迪亚中国签订了有约束力的购买与出售协议,苏宁获得迪亚中国100%股权。对此,记者向苏宁求证,得到对方肯定性回复,但对于花了多少钱,苏宁方表示暂时“保密”!
“去年12月份开始,就此事与对方洽谈,一切都很顺利,可以说一拍即合!”张清正表示。
苏宁“很饿”!
“智慧零售”的倡导者--苏宁,从来没有放弃对零售行业的“痴迷”。
近几年,在苏宁的缜密的打造下,逐渐形成 “一大、两小、多专”的智慧零售产品族群。可以说,苏宁已是主流零售行业中唯一具备线上线下双向销售及服务能力的企业。
所谓“一大”,即苏宁易购,“两小”,即苏宁小店、苏宁县镇店。“多专”,即苏宁易购、苏宁易购生活广场、苏鲜生、苏宁体育、苏宁极物、苏宁影城、苏宁红孩子等。
“苏宁的店不仅仅是店,更是商品业态、用户场景。”张清正强调。
就拿两小为例,苏宁小店号称“离用户最近的O2O生活服务平台。”苏宁小店定位在社区、CBD、大客流地区,以超市商品为切入点,为消费者提供购物、餐饮、闪送等一站式的本地生活服务。
而县镇店作为苏宁易购的直营店,是打通县镇农村市场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
“县镇店是苏宁易购直营店部署农村电商的核心所在,通过对自身店面的运营及下辖镇级授权服务站及乡村联络员的管理,完成与农村消费者及当地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多种内容的线上线下融合交互,建立起全新的O2O农村电商模式。”
苏宁,对零售行业的“饥渴”程度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难怪这次说“收购迪亚仅仅只是开始。”!
迪亚“很全”!
①迪亚满足苏宁胃口。“收购迪亚中国进军上海滩,一次性获取可大幅减少苏宁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投入。另一方面,迪亚中国有相对成熟的运营体系,也将助力苏宁小店快速切入上海市场。”张清正说。
据了解,迪亚在上海拥有约250万会员,超过300家门店密集布于上海主城区,且基本均处于社区商圈,该类门店网络具备稀缺性。
正如张清正所说,“迪亚方面,本身具有高效的供应链,具有可扩展性的国内和国际的采购能力和专有物流系统,因此,使得迪亚中国能够通过成本和产品取得竞争优势,并实现年度迄今卓越的同比销售增长,这与苏宁小店的社区定位是一致的,我们也正是看中了迪亚中国这一优势。”
②与苏宁小店呼应。“完成收购之后,我们将输出智慧零售模式,整合苏宁线下线上融合的服务能力、苏宁八大产业会员资源,及其在互联网大数据营销方面的优势,协同提升其运营效率,将苏宁小店快速推广到上海各个社区,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极致的购物体验。”张清正透露说。
极致的购物体验,离不开高效的物流配送,在收购迪亚中国后,苏宁是否有足够的物流配送体系作为后续服务保障呢?
“线下优势是苏宁特有的优势,我们在上海奉贤建有亚洲最大的智慧仓储基地,因此,物流配送方面是无后顾之忧的。”张清正进一步对记者说。
迪亚顺势之举!
另外,据介绍,苏宁与迪亚国际还拟商讨开展在进出口商品与供应链方面的战略合作,资源互补。苏宁方可利用迪亚国际的海外供应链资源和苏宁在中国市场的渠道优势。
而苏宁则为迪亚国际的供应商在中国提供分销渠道及定制服务,迪亚国际为苏宁引进欧洲的优质产品,并将为中国优质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服务,如此一来,“双赢”局面可期。
如此推断,二者此次合作还另有深意?
“是的,毕竟依靠苏宁这棵大树,会加速对方更好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张清正坦言。
的确,我国1992年对外开放以来,许多外资进入中国后受到较好的超国民待遇,但随着这一优待逐渐取消,许多外资企业先后退出中国大陆。
“此次,出售股票于苏宁之举,也可以看作是迪亚‘退出’中国市场的一种表现,亦是一种新的战略选择,即依靠苏宁易购进行中国市场的竞争,这样就充分利用了中国政府的资源,利用国内本土企业的优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强调,这也正如我们现在经常所说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单一的竞争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此次迪亚与苏宁合作正是两大相关企业形成的“国际化供应链”合作关系。
对抗“京腾计划”?
另外,苏宁此举,不免让人想到两年前的“京腾计划”,难道这又是一次派系之间的较量?
“当前,零售领域的竞争的确十分激烈,典型的代表就是京东与阿里之间的竞争,而由此演变成京东系、阿里系的竞争,京东、阿里与相关零售企业结成供应链的竞争,京东系、阿里系、腾讯系三方竞争,阿里系、京东系、腾讯系之间的竞争……”洪涛对记者说。
京东联手沃尔玛,腾讯投资家乐福,京东再与腾讯牵手。当然,永辉、中百集团等都属京腾派系。而阿里系这边亦不示弱,阿里入股了高鑫零售、联华超市,持股苏宁易19.99%的股份,此次苏宁再把迪亚中国收入囊中,不得不说,国内零售行业的“双寡头”格局已日渐成型。
“2017年,逐步形成了阿里系与京-腾系的竞争,京东与腾讯联手形成了相应的关系,从新零售技术的角度,也形成了阿里、腾讯、多点的竞争,在物流配送的角度,也有京东、菜鸟、顺丰的竞争等,而且竞争与合作也是在不断地变化过程中的。”洪涛教授分析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