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印度成智能终端专利风险聚集地
2014-11-24 09:36:00
767
0
法治周末
中国企业已着手应对
孙文平对记者介绍,目前印度本土的手机生产企业研发能力还较低,专利储备较少,很多都通过深圳手机厂商以OEM的形式生产,因此印度本土手机厂商对中国手机厂商提起专利诉讼的风险较低。
不过孙文平表示,三星、苹果、诺基亚等公司在印度市场深耕多年,随着中国手机厂商的不断涌入,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不排除这些专利储备丰厚的公司会通过专利等手段遏制中国企业。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国产手机在印度市场的会否遭遇专利风险,要考量三点:本土是否有强劲的竞争对手;主要竞争对手是否也已进入该市场;国产手机厂商在当地的专利保护申请和布局等。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大量涌入,无疑加剧了印度市场的竞争态势,不过李俊慧表示,有风险不代表有现实危害。他认为,小米等后起之秀会否遭遇竞争对手攻击,除去小米自己的专利壁垒构筑实力外,更重要的是,还在于未来他们能在当地的市场做多大。
“专利维权或侵权纠纷的成本很高,如果只是小打小闹的公司或产品,拥有核心专利的厂商未必会出手。”李俊慧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尽管目前专利侵权诉讼尚未大规模地爆发出来,但任才博表示,不排除一些手握专利武器的企业等到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成长为“大肥羊”时,再提出侵权赔偿要求。
“届时,中国企业不仅要就特定制式的手机在印度的历史销售额进行补偿,也要就未来的销售额商定专利许可费率,如果没有一些专利储备进行制衡的话,那么中国企业将会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任才博说。
其实,为了避免海外高企的专利壁垒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走出去”的软肋,像华为、中兴、酷派等一些品牌厂商已经在专利上投入重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其他厂商也开始加大专利储备步伐。现已进入印度市场的联想于2014年10月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出货量位居全球前十的小米手机也于今年正式进入印度市场,为了弥补自己的专利短板,近日也通过相关公司出资1亿元收购了联发科芯片研发专利。
鉴于印度市场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周洁提醒,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进入印度市场前,需对该市场的经济、政治、移动通信市场状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评估进入该市场面临的风险有多大,从而避免或者恰当地应对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