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企业O2O落地 社区店成“香饽饽”
2014-08-27 15:35:00
747
0
中国经济网 

  锁定“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对于快递的跨界,大众还未及时消化。另一方面,快递公司顶着质疑声在社区店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与快递企业纷纷扎堆自建电商平台不同的是,除了顺应O2O大趋势,快递公司大举加入便利店,与解决“最后一公里”不无关系。可以看到,为了更好地化解成本压力,也为了更加快速贴近社区,目前,快递企业新兴O2O普遍流行借力门店“寄生”。

  近日,顺丰宣布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签订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广东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就将试点开设顺丰“嘿客”店,提供快递收发、电商包裹自提与商品二维码销售等O2O业务,并根据效果探讨在其他区域扩大合作范围。

  韵达与大连太阳系便利店的合作也是如此。

  不仅如此,近日,一张名为“圆通妈妈店”的照片在网上发布,随即,关于效仿顺丰“嘿客”开设线下社区便利店,以及围绕母婴产品做文章的消息相继传出。圆通速递相关负责人证实了开妈妈店的说法,但否认效仿顺丰“嘿客”以及围绕母婴产品做文章。该人士表示,“妈妈店只是个快递体验店。”有分析指出,未来,妈妈店的开设可与快递网点紧密结合。业务员合理安排揽派件路线,将相应区域内的妈妈店串联起来,业务员小区化、属地化,多频次揽派,可以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目前全行业的“阿克琉斯之踵”。行业对“最后一公里”的争夺和形成用户黏性促发增值服务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在顺丰等快递公司插手生鲜配送后,对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社区店的涉足将大大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从目前消费者青睐的收发快件功能看,快递末端服务仍是“嘿客”担当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嘿客”的门店业务总监曾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顺丰做“嘿客”的初衷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社区自提点类似于校园邮局,而自助快递柜也越来越得到快递公司的青睐。

  便利店激进变身

  新生事物的发展势必会遇到挫折,快递公司想要落地也并不容易。如此创新业态,犹如新生儿,惹来无数围观的目光,而“客流稀少”、“盈利堪忧”似乎成了人们对“嘿客”的普遍印象。

  业界认为,“嘿客”是顺丰便利店不温不火之后的激进变身。与传统便利店相比,“嘿客”的最大特点是不会大规模展示商品实体,而是放置虚拟商品,借助手机扫码、店内下单购买的模式进行销售,与英国最大的O2O零售公司Argos十分相似,但库存不复存在。

  在O2O概念大行其道之际,业内对其理解也相当混乱,有被过分夸大,有被不慎曲解。某快递公司企划部负责人谭先生认为,与超市、便利店、物业公司合作的形式并不属于O2O模式,“众多公司跃跃欲试,却实在是凑热闹的心理,边参与边观望。再看目前某些品牌O2O模式的生存状态,可能存在定位和执行方面的偏差,导致规划背离了预期效果。”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