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重汽之外,福田、一汽解放、江淮等企业也都纷纷加快了海外建厂的步伐。据悉,一汽解放已在巴基斯坦、南非、俄罗斯、伊朗建成KD组装厂,并将产品出口至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东欧等62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320家品牌代理商。陕汽除了扩大产品出口外,也在积极推进海外投资设厂。福田也在进一步推进自身的海外战略。9月18日,福田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工业发展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与印度合作建设汽车工业园区。而北奔也已在南非建立了一家重型卡车KD工厂。目前,该工厂运行情况良好,年销量在600辆左右。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贸易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金鑫表示,北奔重汽正加快其国际化发展战略,下一步考虑在北非和中东布局新的KD工厂。
而随着中国商用车众车企出口量不断增长和在海外设置KD工厂的增多,杨再舜也建议国内
商用车企业共同制定统一的出口汽车散件检验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出口CKD散件的检验监管质量。此外,加强对零部件可靠性和失效机理的研究,也应该被纳入企业的议事日程,以进一步提高整车品质,压缩后续服务成本的关键,提升产品在海外的竞争力。(本文由《现代物流报》授权第一物流网首发)
延伸阅读
车企“走出去”战略如何更好推进
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走出去”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经过多年的推动,我国的汽车出口量逐年提升。但是,相对于每年2000多万辆的产量来说,100万辆的出口量显然并不相称。
“总体而言,在“走出去”方面,我国的汽车行业还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当前在新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下,中国汽车行业有必要对‘走出去’战略进行调整。”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指出,要想使中国的汽车产品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除了需要车企对“走出去”加深认识外,政府的服务和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在陈林看来,在国内汽车销量进入微增长的背景下,通过海外拓展是车企实现销量稳步增长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国内车企要重视国际化经营,把“走出去”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此过程中,车企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首先,要为“走出去”制定切实实际的发展战略。陈林认为,“走出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输出,而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的准备,制定清晰的目标、前瞻性的规划,切实结合自身条件量身定做战略并加以实施。在海外拓展时,企业不要强求并购大企业,而应优先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优势对象,采用多次小金额的收购,逐步的整合拓展,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其次,国内车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还要清醒的看到自身与国际存在的差距,在准备国际化经营之前具备一定的水平和能力,拥有较强的能力和人才储备,而避免盲目和超前。
再者,对于车企来说,做好跨区域融合合作也相当关键。“并购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但经营是复杂的过程。所以在海外投资并购时,企业要对国外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适应当地的经营理念。”陈林强调,一些小问题如果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过程中不加以注意的话,就会形成一个大问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投资项目的成败。
除了车企的努力之外,中国汽车行业更好地“走出去”还有赖于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因此,政府在出口退税、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出口车企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降低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的销售成本也至关重要。对此,陈林透露,商务部未来还将推出一系列的举措,以期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更好地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