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即便某装备产品或系统,服务于物流系统的一部分,也不能称之为实现了物流智能化。从技术上讲,真正的智能物流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或可以WMS为核心,与RF、PDA、CS等具有智能特色的组件、装备和物流系统整合,还要与上游的ERP等软系统对接,以及与企业的作业流程充分结合,形成自动化识别系统的集合,达到降本增效目的。因此,单纯的物流系统配以简单的传感器技术构成的局域网,不能与整体物流系统实现数据交换,也不能叫智能物流系统,只能称之为智能化装备
目前,市场上较先进的交叉带分拣装备、滑块式、交叉带式分拣装备等,可以称其实现了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或者叫智能化装备。此类产品本身具备了智能化特点,应用时可以大幅减少人力投入,且与用户的作业流程匹配紧密,包括与用户产品的特性和相关信息系统如ERP、WMS等合理衔接,体现出该装备不仅是一个自动化产品,还作为用户整体大系统下的小环节有条不紊的运行。
以上两种表现,常使人云里雾里。简而言之,仅凭单独的装备和系统,称之为实现了物流智能化是以偏概全的说法。假设装备技术较先进,与作业流程不能密切配合,便不能使物流更高效和智能。同时,物流智能化系统,是装备与信息化的融合,通过软硬件交互,各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后,才能发挥智能化功能优势。一般来说,只有全自动化装备结合自动识别等系统,才可以构成智能化系统。只是,物流还有包装、运输等众多环节,仅凭电子标签为标志,只在仓库拣货环节应用,不能与其它系统有机结合,该电子标签系统也起不到提升智能化效率的作用。
市场和需求才是驱动力
分析两种借智能化概念推广装备和系统的表现,市场推广需要是原因之一。以智能化为主题进行宣传,使装备厂商显得其装备技术较先进,是站在了国际化水平的最前端,使用户能够认知,这样的装备能给企业现在的物流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从而认可这个装备。
原因之二是物流各细分领域,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需求,在某些成熟领域可以实现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但不同装备厂商实施的解决方案,是否与企业整体信息系统、作业流程相吻合,应用效果是否帮助仓库实现高效运作,帮助人们提升作业水平,成为衡量的办法。这方面,各装备厂商设计和开发的方案差距较大。雷海军认为物流系统集成商相对装备厂商,更加了解用户的实际作业需求、物流规划和发展方向。比如,香港物流科技本身不生产装备,主要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软硬件的集成规划,努力帮助用户实现智慧物流,其优势就是利用多年来系统集成经验,可以实现对物流智能化方案整体方向的把握。
广州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物流(简称:西克中国)自动化销售总监潘利,对于这种行业智能化需求也较为认可。他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首先,物流业蓬勃发展,检测要求逐步提高,读码技术和需求也不断更新。西克中国正通过技术手段,推动物流智能化发展。如机场项目,使用装箱机的视觉条码检测技术,或加入照相技术和RFID技术;快递业正使用条码阅读或条码加照相技术,将来可能使用条码加上RFID技术;各行业用户也正着力提高读码效率,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同时,随着上海自贸区跨境业务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境外公司来中国建设物流中心。电商领域如京东、苏宁等,连同中国邮政在内,都在自建物流中心,而新建物流中心,对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不仅如此,从阿里、京东赴美上市,四通一达物流提速,UPS/FeDEX纷纷从事快递业务等众多例子可以看出,业务发展要求快递速度更快,投递更准确,管理系统更加明确。
再者,这两年,很多快递公司都在原有装备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或新建一些物流中心,或新建一些条码和自动识别系统,需求量较大。受其带动,处于重要物流节点的码头,也将成为自动化发展的重要领域。
物流自动化虽然受中国经济发展步调偏缓的影响,但相比其它的行业,还算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整体来说,未来三五年内,物流自动化市场实现20%增长是有可能的。基于自动化发展,智能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从应用角度讲,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记录数据,包括每一个包裹的体积、重量、商品属性,更需要经过智能化系统反馈到整个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概念,结合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和发展的大数据技术,无疑为行业发展创造了优益的环境。
智能化需人性化和专业化
实际上,物流智能化应符合人性化要求,利用信息化系统和感知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像人一样进行智能反映,甚至思考或按流程作业,从而完成操作任务。AGV、机器人等系统,能够在存储、物料搬运等环节,实现部分智能化操作,却不一定能够使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智能化。
因此,装备企业宣称推广的单一智能装备和系统确有不妥之处。这种现象,一方面容易误导物流业以追求单纯技术创新和先进性为前提,忽略与实际结合,出现盲目跟风现象;另一方面易混淆概念,造成物流装备业市场竞争混乱,也搅浑了物流装备智能化这池清水。
潘利认为,目前国内物流智能化发展,总体还是迎头赶上的。AGV应用越来越多,包括英杰明在内的国际物流自动化厂商,正不断加大国内生产和市场拓展步伐;国内自动化厂商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昆船、新松等品牌企业冲锋在前,其条码定位、安全系统、检测技术方面正加速成长。很多企业正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在德国汉诺威展上,可以发现很多中国南方城市的企业,显然,整体上在不断进步。装备类产品自动化程度较高,像AGV安全技术和产品,都较为先进。
实质上,各个行业、各种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同,像烟草、快递、医药、大电商企业已经走到了前面。只是,国内的一些装备厂商,在物流自动化方面,还需要走一段较长时间的路,总体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这跟总体国内市场竞争环境和自动化发展的成本有关,跟中国自动化的总体发展进程有关。像工业零配件物流等领域,包括国内一些相对落后地区,实现自动化大发展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