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物流运输业的“噩梦”?
2015-06-24 15:23:52
868
0
仓储物流平台
3、最要命的是零部件物流业面临生死抉择
受到3D打印的影响,零部件物流行业(无论是备货型生产还是订单型生产模式)要么进行变革,要么就将被迅速摧毁。传统上,为了使零部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满足生产需要,大量的冗余库存往往被置于供应链之中,从而产生了大量额外成本。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小型3D打印机的入市,远程异地操作将变得日趋流行,不难想象,如果未来的零部件工程师仅仅需要从在线数据库中下载设计文件,或者从电脑中调出以往原有部件的3D扫描备份文件,然后用3D打印机在一个很短的时间窗口就可以将其打印出来并且安装好,这显然将为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将使遍布全球的零部件仓库变得毫无必要,零部件物流业务将大幅减少。
4、制造商先死,供应链上游物流业务缩减
在3D打印时代,物流企业供应商将很少获得机会参与到制造企业的上游供应链,因为制造流程将越来越多的在一个集成化的生产工厂内完成。以往多层的零部件供应商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一些产业集群、产业园将受到重大影响,传统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也将发生变革。这意味着,供应链下游的物流企业也将受到影响。定制生产战略将从根本上影响到制造商与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在不久的将来,购物体验也将大为不同。在某些行业,零售商将退出市场,或者成为制造商的商品展厅,它们不需要持有任何库存。所有的订单都是由制造商直接生产完成,然后把产品发送到客户的需求地。
5、其他产业越来越不把物流业放在眼里
传统上,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高度关联性。物流业景气指数(ChinaLogisticsProsperityIndex,LPI)就是对这一特征的最好诠释经济。如今,3D打印的出现将使得很多产品可以实现本土化生产,这大大降低了全球采购、全球销售中对物流快速反应能力的依赖性。另外,在一些产业中,传统的物流环节也将大幅缩减,以饰品业为例,可能只剩下消费者采购3D打印原料和消费者3D打印生产环节。此外,由于3D打印可以按订单设计和生产,从而减少了产成品仓储量,弱化的仓储职能同样使得其他产业发展对物流产业的依赖度降低。
当然,我们还是能总结出几条积极影响的:
1、第四方物流公司或迎来春天
受到3D打印的影响,不断变革中的供应链将催生类似于第四方物流(4PL)公司或者服务管理公司等的蓬勃发展。这些企业的业务将是软件开发、运输服务、伙伴关系管理、合同管理和智囊服务的有机融合经济。这些新的物流公司将为客户提供需求规划、制造、运输、市场监控、零部件管理、回收与逆向物流服务等业务。本质上它们有别于传统第三方物流的业务专业型服务企业,并且将变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提供商。
2、3D打印原料业务将成为物流业的新宠儿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随着3D打印机成本的降低,公众的接受程度正在不断提高,由此必将激发家庭3D打印的消费潜力,3D打印耗材需求也将扩大。同时,在工业领域,随着未来规模化3D打印的逐步可行,对3D打印耗材的需求将明显增加;从材料领域本身来看,伴随3D打印技术的持续普及,现有的钢铁、化纤、陶瓷、石膏、水泥和石材等上游大宗原材料生产企业,其相当比例的业务将用来生产3D打印所需的各种耗材。综上所述,物流产业在未来必将涌现出一个重要的新兴业务领域-储存和配送3D打印原材料。知名调查公司IDTechEx(2013)在其《3D打印原料2014-2025:态势、机遇和预测》中指出,在2015年前,类似塑料和金属这样的3D打印原料产值将高达2.44亿美元,2025年之前3D打印材料市场产值将超过6.15亿美元经济,显然进一步印证了物流业发展3D原料相关业务的潜力。
3、物流企业与消费者的直接交互增多
现代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只不过它们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自身与制造企业、零售商和批发商的信息交互,而不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获得信息查询功能)。原因很简单,除了来自消费者的包裹快递和信函以及部分逆向物流之外,物流业的绝大多数业务都是将供应链上游的产品或服务传递给供应链下游客户,从中盈利。物流企业从来没有参与到“只发生在物流企业和消费者两个角色之间”的生产活动。显然3D打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故物流企业开展的3D打印服务就必然增加物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涉及设计、生产与配送等全方位、立体化的直接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