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6日下午开始,胶东半岛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最猛烈的寒流和强风天气,阵风高达六级以上,气温从20℃骤降至3℃。烟台港芝罘湾港区内,多艘承运大型出口设备的船舶依岸停靠,开工装船档期高度重合。寒风刺骨,人手紧张,给烟台中联理货的现场理货工作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检验前:
公司业务主管部门提前掌握了船舶动态和开工信息。他们根据每艘船舶的配载要求、积载条件、货物集港数量及堆存位置等不同情况,因船施策,制定出各具特色的理货预案。同时,统筹兼顾,积极协调人员配置,将后勤人员编入“后备梯队”,强调所有行动必须服从一线生产指挥调度,全力满足现场生产理货服务的需求。
开始检验后,
现场理货员依据船舶配载图指定的装船顺序和舱内积载需求,联系后方库场管理人员,灵活调运货物。针对运抵船边的货物,使用手持终端机拍照,确认货物身份,查验外观损伤状况,并实时将采集的信息上传至智能理货平台,等待进一步装船指令。

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狂沙,考验着理货员的专注与坚韧。相比基础的分票计数,精查货物残损才是大型设备理货的重中之重。为了多角度、全方位捕捉货物的每一处细微之处,理货员时而俯身钻入货物底部,时而攀梯跃上货物顶端,顶着刺骨寒风,用冰冷的双手端起终端机,果断摁下快门,留下每一处清晰的佐证。
由于船期高度集中,操作部全员从经理到理货员几乎满负荷运转,在不同地点与工序间穿梭切换,全身心投入多元角色任务。关键时刻,“全公司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在凛冽寒风中激扬,“后备梯队”也加入了工作。几艘船舶在港口集中停靠近一个月的期间里,后勤人员累计顶班超过270个工时,极大地缓解了一线员工连续作战的疲惫感,为他们送去了寒冬中最暖心的支援。
寒潮中,烟台中联理货的理货人员以坚守诠释责任,借科技赋能未来,用关爱驱散严寒,依托一丝不苟的职业担当,助力“中国制造”启航远渡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