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背靠期交所等机构,大宗现货标品一直具备极强的便捷融通价值。然而,占比高达90%以上的大宗非标现货却一直步履维艰,它们的流通量甚至不足市场两成,且面临严重的重复交易与重复质押风险。2013年的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的青岛港事件……这些只是行业问题的冰山一角,同类问题的频发,揭示了市场对大宗非标现货流通的需求,其实是极其旺盛的,只是受市场安全机制、行业监管机制缺失的影响,而难以有效改善。
(资料图)
据《安邦》披露,“截至2014年,中国以大宗商品为担保品的贷款余额多达16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短期外汇贷款的31%”,庞大的需求催生着暗箱操作。在现实场景中,大宗商品的重复交易与重复质押,一般都是贸易商与仓库经营者“串谋”的结果——由仓库为客户‘打掩护’,在交易者、银行或其他相关机构拿到仓单前来查验时,小仓库的业主往往配合贸易商客户提供虚假证明。另外,由于银行之间质押信息互不相通以及仓库管理存在漏洞,货主与仓储企业联合进行重复质押或者空单质押并不罕见。大宗商品的合理、安全流通,需要建立具备公信力、标准化且可实时更新与查看的仓库管理与监控体系。
仓服科技Dockneo一体化平台的建立,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为大宗商品的合理化流通,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一方面,Dockneo改善了仓库经营方式,“无人化”仓储使得仓库经营人员不再具备“打掩护”的能力,规范了仓库管理;另一方面,Dockneo丰富了仓库主盈利方式,仓库在正常运营模式下获取合理收入,没必要“串供”承担风险;更重要的是,仓服科技Dockneo通过系统化监管,结合区块链可溯源、不可篡改特性,保障了库存商品的安全化、流通过程的清晰化、质押情况的可视化,为大宗现货电子仓单流通体系的建立铺垫了基础。在具体措施上,仓服科技Dockneo通过三个维度进行仓库改造与系统架设:
1. 智能化仓库改造 实时保障安全
仓服科技Dockneo自主研发领先业内的“仓库智能安全系统”,对仓库内货车、门禁、叉车、视频监控等设备完成智能化的技术改造,实现库存货品与RFID门禁系统、视频识别系统、智能叉车系统与RFID标识系统的AI监控连接,全场景精密监控,在保障了大宗商品物流安全的同时,也为商品的成功“上链”垫定了基础。
2. 自助现货转仓单 区块链清晰确权
通过Dockneo一体化平台,客户可以在客户端操作将库存现货转化为电子仓单。另外,借助仓库平台,大宗商品在仓库内的库位与移动情况实时清晰可查;借助仓单系统,大宗商品在Dockneo的过户、质押、提货等操作借助区块链技术被逐一记录。二者的结合,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所开具电子仓单的准确与及时,颠覆性的解决了大宗商品的确权问题。
3. 电子仓单批量管理 便捷流通操作
在Dockneo一体化平台的“仓单系统”内,客户可以进行批量化的仓单合并、拆分、质押、过户、提货五类操作,为大宗商品的充分流通提供灵活便捷的线上工具。以电子仓单代替仓库现货,以线上操作代替线下流程,Dockneo打穿了信息、区域与管理壁垒,大大降低了大宗现货的流通难度。另外,已完成质押的电子仓单证书,会被标明仓单质押状态,避免大宗商品重复质押操作。
在大宗现货领域,标品与非标品在品质上没有差别,仅因为标准化程度便造成了商品流通困境,这样的大宗物流与仓储体系无疑不够健全,也远远无法满足市场对商品流通活性的需求。仓服科技Dockneo一体化平台的的愿景,就是希望借助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打造一个公信、透明、智能、便捷的大宗现货物流管理与流通平台,以安全化的仓库管理和清晰化的电子仓单体系,赋能大宗非标现货流通价值,继而更加充分的盘活市场,满足大宗产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