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商用车善援也需协同
2014-11-06 11:01:00
692
0
现代物流报 袁尚孝

在抗震救灾中大有可为的工程机械车
救援协调性待增强
地震发生后,恢复灾区交通和通讯是第一要务,做到灾区和外界的信息畅通和物资运输的畅通,是保证救援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而这仅仅依靠官方救灾力量是不够的。据公开报道,鲁甸地震发生后,火德红镇受灾情况严重,运送救援物资的直升机无法降落,帐篷等救援物资也无法使用。
据悉,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带,这些地方发生地震后,通往灾区的道路往往会受到严重破坏,大批救灾物资和
工程车辆无法抵达灾区,是抗震救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此时,单纯依靠官方的空中救灾力量显得过于单薄,而短时间内调集大批的工程救灾车辆前往灾区,对于以军队为主的官方救灾力量来说,有点力不从心。
在这种情况下,号召、鼓励民间力量投入到救灾活动则显得十分必要。商用车企业的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几乎是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地质灾害后,商用车企业都能从自己的销售网络中短时间内调集几十辆甚至上百辆卡车和
工程车投入到抢险救灾中。而根据鲁甸地震发生后的公开报道,商用车企业往往能做到在地震发生后1-2天内,快速做出反应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
对于想要参与到抗震救灾活动中的商用车企业来说,打通通往灾区的道路是第一要务,其次是把紧急救援物资运送到灾区,再次是抢险救灾车辆在黄金救灾时间内快速投入到抗震救灾过程中。
然而在以往的实救灾活动中,民间救灾力量包括各家商用车企业的救灾活动往往是无序的,缺乏规划和协调。
云南腾俊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光洪提到:“今年云南发生了三次地震,我们看到很多参与到抗震救灾活动中的物流公司和车队,大家之所以参与到抗震救灾过程中无疑是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们也看到,抢险救灾过程中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官方救灾力量和民间救灾力量之间的合作不太协调,步调不统一。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运力不足,亦或是运力充足、道路不畅通,有些救灾物资重复运送,而有些救灾物资不足。”
中物联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的一位应急物流专家也提到,民间救灾力量积极性甚高,但应该有统一的组织把各股救灾力量拧成一股绳,而这个统一的组织显然不是民间力量有能力主导的。
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救灾过程中,奔驰、三菱等各方捐助的救援车辆由当地政府与非盈利性组织共同分配到灾区,登记在册的用户经过培训后分配给相应车辆参与到救灾和灾后重建活动中。但是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在东日本大地震救灾过程中,也存在因燃料匮乏,司机人手不足,道路和港湾遭到破坏,导致大量的救灾物资无法送到灾区的情况,因加油站受到严重破坏,宫城县出现了救灾车辆排长队等待加油的景象。
抗震救灾对每一个国家的政府和民众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地震发生后的混乱或许是无法避免的,但在地质灾害引发的混乱情况下部署统一有序的救灾活动,则应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早早做好准备,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