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供应链金融偕同运营可产生新商机
2017-02-17 17:22:28
909
0
OFWEEK智能家居网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传统贸易模式中双方的账款周期通常会在数月左右,给供应商造成了极大的资金压力。

  OFweek物联网讯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传统贸易模式中双方的账款周期通常会在数月左右,给供应商造成了极大的资金压力。同时,中小企业因各种不良因素导致贷款不利也限制了其自身发展。除此之外,资金的匮乏还为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稳定带来了隐患,在“工业4.0”的今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在产业供应链的中小企业由于拥有固定资产少,等值抵押担保品少、财务信息不透明,所以很难从银行等传统融资管道获得融资,或者得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融资难、融资贵就成了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供应链金融则应“需”而生。

  供应链金融就是利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和枢纽地位,将单一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等供应链环节的任一节点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由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不仅自身实力比较强,而且它也在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长期经营活动中,积累了包括资金流情况、合约履行诚信情况等宝贵的数据讯息,可以有效评估融资对象的融资金额、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等,这使得核心企业可以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担保,图一为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对比过去面向企业的传统融资模式多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而供应链金融却可以灵活地让中小企业凭借形式多样的资产作为抵押来获得融资。目前主要外销导向国家及地区提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可分为: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2.发货仓(存货)融资模式

  3.保兑仓(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不是一个新生融资管道,而是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近几年来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技术,供应链金融的推动快速发展和普及,不仅提升交易额度与效率,也激发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创新。

  供应链金融技术的发展现况

  供应链金融最终是要推动“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与过去的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不再只是单纯查看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等静态数据,而是对贷款企业的动态经营数据进行适时地监控,来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但是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在掌握了贷款企业客户大量的动态交易讯息之后,如果不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其存货与财务的流动讯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也就无法有效地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产品服务,故大数据的应用或者其建设是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下的重要发展趋势。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若能通过自建或与大数据机构合作建立大数据平台,就可以为贷款企业客户量身定制全方位、多维度的分析报告,并可以依托大量的真实交易数据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计算出各标准数据的区间范围,通过上下游企业数据的匹配,就能对贷款企业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合理评估。大数据分析报告最大的特色是掌握实时变化,并提供数据变化预测,对业务周期进行全程化、多维度的监控和监评,能够做到及时通知和给出融资方式的建议,从而将参与主体的放贷风险降到最低。大数据资料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的应用,可以快速地帮助各参与企业进行大量且非标准化的交易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并且可以帮助参与企业节省时间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以及提供融资服务的拨款效率。当然,大数据离不开云计算,云计算是产生大数据平台的技术之一,为大数据提供了弹性可拓展的基础设备。除此之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计算形态,也将一齐助力大数据革命,这些都将让大数据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此外,得益于智能型载具成本的下降及云端技术的普及,物联网的发展在全球呈现爆发性成长趋势,根据Gartner估计,2020年将出现超过250亿个联网装置,思科执行长JohnChambers推测,5年内全球物联网的商机将有19万亿美元的规模,Google执行长Eric Schmidt在2015年曾说,“我们熟悉的数位将会消失,物联网将取而代之,未来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可联网”,物联网时代,万物相互连结产生智慧感知,如同脑神经元一般,经过跨业、跨界、跨虚实的颠覆创新,将衍生不同以往的商业模式,改变大家熟知的生活型态。故物联网巨大的发展潜力令各产业巨头争相投入技术的研发,除了物流、家居、交通、制造、能源外,其触角已经延伸到金融产业,根据PwC调查,金融业是世界在物联网创新上投资最多的十大产业之一,国际领先市场上已经出现物联网技术与金融结合的实际场景,“物联网金融”一词应运而生,金融业数字化革命,也就是我们熟知的FinTech(金融科技),从发生到萌芽茁壮才不到十年的时间,物联网金融的诞生又将为金融业带来创新和改变。

  供应链金融未来将精准用于物联网金融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装置将所有物品连上网络,产生的数据因含有物品的时间、位置、环境等讯息,比起互联网产生的数据将更庞大、更客观而且全面,因此物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在定价 、 风 控 、监管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如果说电子金融透过互联网革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模式,物联网金融则是以数字为基础,在人与人的交易中嵌入“物”的媒介,利用物与物、物与人之间双向的讯息传递,更精准地评估交易对象的信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银行可对抵押物实行全面监控,随时了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保险公司可掌握车主的行为习惯,进行精准的保险定价;租赁公司可实时监控车辆状况,实行动态监管。从以上举例可知,物联网金融的应用领域将非常广泛。

  另外,在工业的动产融资方面,物联网金融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过去由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监管公司对动产实施现场监管,监管质量取决于人为的管理能力及道德责任,而非使用系统科学的管理,因此银行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目前已有银行企业引入物联网传感设备和智能监控系统,对准备融资的货物或标的物品,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作业,使企业客户、监管方和银行皆可以随时监督动产的状态和变化,让逐渐下坡的信用体系得以获得改善。

  在物流的运输业也导入了物联网技术,例如:在中国市场上从事物流运输业的多为中小型企业,因资金少、人力成本高,长期存在营运效率差、融资成本高等问题。2015年提供汽车管理服务的“和诚智达”公司推出“智汇车管”平台,透过导入车载智能装置等物联网技术,掌握卡车在营运过程中的一切动态信息,包含行驶数据、燃油情况、维修纪录等,并利用此数据进行信用评等,让信用良好的中小型企业主能够迅速获得贷款。此外,整合上下游的燃油供应商、汽车贸易商、维修厂及保险、银行等资源,提供融资、车体监控、保险规划、购车等全方位服务,让中小企业只要专注于运输业务的开拓即可,助其提升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新行业——金融科技

  目前有一种新型态的服 务业,即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供应商之间作为交易中介的金融科技(FinTech)服务公司。这种公司能够同时改善买家及供应商的运营资金状况,而方法就是让买家能够延迟付款,同时又能让供应商加速取得付款,这样一来两方都能得利,既能增加流动性,降低取得付款的时间变动性。在金融科技公司的协助下,让供应商能够取得款项,而跨国企业的资金成本也能降低,苹果、家乐氏、高露洁(Colgate)、 戴尔(Dell)、宝洁(P&G )、西门子(Siemens)等跨国企业,也开始使用金融科技活化过去在供应链中无法运用的资金,藉此带动在新兴市场的业务成长、研发支持新产品、强化财务体系等,并扩大整个供应链生态体系的资金来源。这些金融科技公司能够简化企业财务系统,让供应链更有效率地取得资金。此类新企业包括了Orbian、PrimeRevenue、C2FO、Taulia、Ariba等公司,以及例如花旗、汇丰、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等传统金融服务公司所推出的新业务。许多金融科技公司是以云端软件平台运作,能推动“采购到付款”(procure-to-pay)系统,将采购管理及付款的功能结合为一身,提供从开始采购到最后付款给供应商的整套流程。系统经过整合,让采购到付款成为封闭循环,并提供简化的流程架构,买方就能大幅减轻相关行政作业负担。而对于供应商来说,加入这些平台就像是在智能手机上多加一个应用程序一样简单,供应商上线后,买方核实发票,接着一连串的步骤都在金融科技平台上自动进行,对供应商来说,优势在于能够自己选择取得付款的时间,在这个大型制造商通常会延迟付款的时代,对供应商是一大优点。部分情况下,供应商只要2天就能取得付款,而不是买方传统约定的60、90、甚至120天的付款期限。

  例如 : 供应商为了开发市场,就依照发票金额给予买方相应折扣,而买方也能降低资金成本。假设供应商开出一张10000美元、15天付款的发票,选择通过金融科技公司取得付款;而买家核实发票、在90天后才付款给金融科技公司,且买家的资金成本为2%;这时供应商只需要给金融科技公司41美元的折扣,也就是说供应商取得9959美元、而非10000美元。买家能够延迟付款,对于营运资金十分有利。在许多案例中,像是宝洁和家乐氏都透过这样的供应链融资,将应付账款的期限延长到120天。营运资金改善,就能投入资助新市场的成长。

  台湾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现况

  台湾银行企业近来纷纷将强化金融科技列为首要任务,其中多家正积极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争取电子商务融资商机。银行主管分析,通过供应链服务,掌握了上下游企业的出货情况,对于银行债务等方面更有担保,且又能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例如:彰化银行正积极打造“新一代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其范畴包含在线融资等作业功能整合与提升,以提供市场上各供应链体系下游中心厂(买方)与上游供应商(卖方)完整的在线融资服务,协助供应商提升运营周转能力,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争取信评优良的中心厂及供应商业务商机。华南银行则是强化异业合作,例如:现在担任“智付宝”的管理银行,执行合作账户及信托财产相关管理作业,提供便捷完整的金融服务。

  结论

  不过对于供应链金融可能衍伸的风控及安全性问题,一般企业及传统金融业必须更积极地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可以预见有大数据支撑的物联网金融将受到各方重视,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也曾说过“物联网是‘Next BigThing’”,正在经历数字转型的台湾金融行业,在追赶世界潮流时,应该思考供应链的物联网金融可能带来的改变。台湾进行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就在于掌握设计制造业的信息与管理,结合供应链金融吸引全球物联网新创公司来台合作开发,降低硬件生产风险提升成功机率,带动全面性产业振兴!同时也带来了合理的融资报酬,例如硅谷银行于这项业务报酬在18%以上。鸿海集团供应链金融今年已经起跑,向百家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融资,自运营一年以来平台已累积10亿人民币的交易额,计划在五年内挑战IPO。由跨国企业率先实际推行成功,对其他民间企业也是一大鼓励,展望未来,供应链金融结合物联网将可以协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蓬勃发展,增加发展新商机的可能。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