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快递市场全面开放 本土快递福祸相倚
2014-10-16 11:45:00
650
0
现代物流报 林海


  不过,外资快递在国际市场所向披靡并不等同于在国内市场具有同样的优势。其在国内市场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首先,自进军中国市场以来,四大巨头就已在国内扎根布局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然而,迫于政策所限,“洋快递”们在国内快递市场一直未见起色。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的课题报告显示,四大国际快递在国内快递市场的份额却不到1%。这对十分注重规模效应的快递业来说,外资快递暂时对国内快递企业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次,在外资快递的经营模式很难复制到国内市场。外资快递的国际快递业务采取的是高举高打的策略。高品质的服务对应的是高成本、高价格。而目前国内快递市场还有许多亟待规范之处,快递市场竞争处于低端、同质化的价格战为主要方式。

  再则,受制网点规模,短期内很难对国内快递造成危胁。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策的全面放开只是解决了外资快递业务合法性的问题,其若想在国内快递业务上有所作为,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当其冲的是网点布局,目前顺丰、EMS在这方面至少已领先外资快递5年。这不是简单的重金投入就能够解决的。在国内快递业务员上,人才的匹配程度、对快递产品的熟悉程度,甚至包括快递企业的知名度等方面,外资都还需要奋力追赶。

  短期内不会挤压国内快递企业的生存空间,是否意味着国内快递市场全面放开后,随着外资快递逐步站稳脚根,将来对给国内企业造成冲击。综观发达国家的快递市场,如欧盟、美国、日本等,本土快递企业占市场主导地位,外资快递很难形成“气候”。

  但这并不是说本土快递可以放松警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政策羽翼护佑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本土快递,要想真正地做大做强,还需要在市场的风雨中打拼。而全面放开国内快递市场,将本土快递与国际快递巨头在公平条件下展开竞争,倒逼快递企业加快调整业务结构和转型步伐。有压力是必然的,不过这同样给优秀的本土快递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期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看清自身与国际快递巨头在服务品质、服务能力、服务理念管理、人力等诸多方面的差距。外资快递企业的逐渐进驻对国内快递产业服务水平提升带来更多想象,加快国内快递市场洗牌的进程,提升快递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走出去”是我国快递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样国内快递企业也有这方面的诉求。目前我国已经与全球200多个国家有经贸往来。但是没有一家本土快递企业的服务网络能够全部覆盖上这些地域。现在已经有本土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但是离建立全球快递体系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全面开放国内快递市场,让本土快递在家门口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积累经验,有利于培养一些在全球范围内能与国际快递巨头全面竞争的民族快递企业。
(本文由《现代物流报》授权第一物流网首发)
点赞
收藏
林海
共发表112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