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遵循平等、自愿、互补和利益共享的原则,平衡好各方的责权利,才能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本报记者原诗萌
自京津冀一体化在今年初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三地协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而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交通无疑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近期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上,对京津冀三地交通协同发展提出了上述目标。
不过,和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地区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程度上较为落后。同时,京津冀地区包含两个直辖市,其中还有一个是我国的首都。这些因素均给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遵循平等、自愿、互补和利益共享的原则,平衡好各方的责权利,才能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交通先行
京津冀的区域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7亿人,人均gdp为45302.5元(2012年数据),是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产业结构雷同、市场机制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协调、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今年2月26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并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七点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交通一体化在功能疏解、产业转移方面,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京津冀一体化的重点是交通问题,其主要关注如何通过交通一体化来促进城镇化发展,并带动gdp增长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智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可以有效抑制城市病,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也可以得到缓解。区域类生产要素可以更加有效地流动,使得整个地区经济活力进一步提升。此外,京津冀地区居民的居住、教育、养老等也将从中获益。
问题待解
目前,北京与河北有6条高速公路接口,天津与河北有9条高速公路接口,天津与北京则有4条高速公路相连。在铁路方面,京津城际高铁、京冀高铁、津秦高铁在三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京津冀三地将形成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以及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首都机场客流量将突破1亿人次,首都新机场一期工程将投入使用。
不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张智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将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群进行了比较。
从行政区划上讲,珠三角属于省内的一体化都市圈,因此广东省可以在行政协调上发挥比较强的影响。长三角虽然是跨省的都市圈,但却是以上海为龙头的单中心都市圈,而且在上海、江苏、浙江的积极推动下,建立了机制化的联席会议和机构,交通一体化起步较早,成效也较为明显。
从经济发展上看,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均比较发达,因此,市场的力量可以促使地方政府及利益相关企业主动投身其中,对现行的行政体制形成强大倒逼力量和突破力量,因此,这两个地区的交通一体化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迫性。
相比之下,京津冀地区市场要素的发育、市场经济的成熟度,均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同时,京津冀城市群包含了两个直辖市,其中还有一个首都,是“双城记”,因此推动交通一体化的难度也较高。
此外,张智新指出,京津冀三地交通一体化的诉求也有错位和差异。目前在三地交通建设责任分担、利益成果分享方面,没有机制化的协定,很难取得太大的进展。比如,北京就一直担心,实现交通一体化之后,不仅没有缓解中心城市的压力,反而会增大压力。
在张智新看来,在上述现象背后,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扩散和布局的不合理。“有些可能不是交通自身的问题,而是产业布局、人口、城市发展以及总体定位规划的问题。”
如何破局
那么,面对上述问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应如何破局?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想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首先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
在赵坚看来,在现行的行政区划和财税体制下,政府只能做行政区的城市规划,不能把资金投到其他行政区。而目前北京和天津的行政区划太小,经济活动范围又太大,所以无法解决通勤铁路、近郊铁路等问题。
不过,据赵坚介绍,目前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调整行政区划,比如,把行政区扩大,并入一些区县,从而为交通一体化创造条件。
张智新则指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应遵循平等、自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并注意责权利的平衡。
“比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一方责任大,收益少,另一方收益少,责任大,就应该坐下来平等协商,采用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利益补偿原则。不能因为政治目的,牺牲地方政府平等、合理的利益诉求。”张智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