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供应链:银行争相介入风控仍需探索
2015-07-07 09:48:00
1013
0
第一物流网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目前,银行纷纷看重并试水在线供应链金融,比如,招商银行发布了电商、物流行业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浦发与中移动合作推出了在线供应链融资平台,还有近期重磅发布物联网金融的平安银行等。


  但是,在线供应链金融也让风控存在一定的隐忧。只有从业务技术及银行架构等方面继续完善在线供应链金融,并对信用担保和实物担保都重视起来,才能让这一金融服务走得更远。

  在线 让资金更有效率

  在线供应链金融,是通过电子平台将核心企业的系统与银行对接,银行随时能够获取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仓储、物流、付款等各种真实信息。通过批量信息的获取,银行可以为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供应商、经销商及终端用户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

  在线供应链金融如何发挥作用?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段鸿济认为,其中,有三个不可或缺的主角:电商、物流和银行。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也是对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运作和管理。

  传统模式下,银行主要查看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财务报表,使用的是过去的、静态的数据;通过在线供应链金融,动态数据得到了有效收集,金融机构实时掌握了企业的经营情况,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决策的灵敏性。

  对银行而言,通过融资服务,能够轻松地进入某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海量的客户资源,以贸易融资服务为起点,加强客户维护,发掘并满足客户其他的金融需求。

  风控 仍需不断探索

  尽管供应链金融的便捷性早已获普遍认可,但并非所有银行都在开展该项业务。原因何在?一是对公网络金融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业务并没有全面推开,目前也只是一些业务基础较好、运营理念领先、IT技术支撑到位的银行在先行先试;二是作为相对新生的业务模式,客户特别是核心客户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三是银行内部需要按照互联网思维改变其信贷管理理念与行为,在各个层级和条线间形成合力,这也有待实践。

  本质上,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信用创造”,即通过大数据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给予信用支持,而不是只看财务运营。

  但“信用创造”背后仍存隐忧。中小企业贷款一直是贷款风险高发区。传统供应链金融,企业与企业、银行间的交易都是线下合作,面对的大都是熟悉的客户,即便如此,仍有不小风险。而在线供应链金融,银行通过平台给上下游企业融资,面对的多为陌生客户,信息掌握更少,取得信息的途径也较为闭塞。

  因此一定要重视大数据,但不可只凭大数据。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基础数据的取得十分不易。真实的交易额、吞吐量、货运量、仓储设施、投资额、销售额都可能有水分。即使是第三方的电商平台,也很难保证它不会为了扩大影响力而虚报交易规模。

  因此,未来大数据下的信用担保和实物担保缺一不可。电商企业要洁身自好,根据自己掌握的真实数据,对客户的业务、信用进行分析,建立诚信档案,让信用担保变得安全可靠、有据可查。与此同时,实物担保是融资的基础,不可或缺。

本文同期刊载于7月7日《现代物流报》第6版
点赞
收藏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共发表1篇作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