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业建设过程中,如何防止装备智能化领域发生畸变,从而理性指引物流业应用不断智能化,实现逐步升级?香港物流科技物流仿真与设备集成工程师雷海军认为,除了呼吁国家对物流装备智能化进行进一步规范引导和政策支持外,企业应避免盲从,且能够科学规划,以及选择有良好技术优势和服务能力的服务商,防止被一些概念性产品、不切实际的应用方案蒙蔽。
首先,企业实现物流智能化,必须避免盲目建设。企业要评估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物流方面是否面临较大瓶颈,是否符合升级物流智能化的条件,以及有无必要升级。如果认为现在的系统是可以满足现状的,若无需改变,便不能盲目从事。
国内盲目建设的例子有之。如电商领域的麦考林在业务发展最快的时期,在苏州吴江区投入自建了大型自动化仓库,利用较先进的自动化设施,包括输送、分拣、立体存储、智能测量、打包等装备,却因为没有掌握好企业发展趋势,该仓库最终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因此,即便自动化程度高也很智能,没有与业务进行良好的结合,效果一定不理想。相反,唯品会在物流仓储方面,基本上没有较大规模的自动化装备投入,依靠较为原始的物流作业方式,依然能够满足自身现有业务发展需要。事实证明,无论自动化还是智能化发展,都要与业务需要相结合,适度仍是原则和关键。
其次,无论电商还是其他行业,结合企业具体业务需求,避免盲目建设的同时,还要选择具有智能化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务的供应商。供应商主要能力体现在能够分析和规划企业物流系统、把握智能化方向、进行软硬件集成。
香港物流科技在智能化系统集成方面,凭借技术和服务优势,利用智能化测量设备、仿真技术以及软件设计与规划实力,实现智能化集成,服务了众多企业。例如,中兴通讯仓库自动化项目。香港物流科技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装备,用物流三维模拟的方式,分析出作业瓶颈在哪里,系统控制的装备在满负荷、空闲时,使用情况如何,并科学地完成了装备集成。
再如,香港汇丰银行金库智慧物流改造项目。该银行之前的系统实施于20世纪80年代,仓库里应用的PC机还是老款的386型号,操作系统也不是主流的windows或Linux,需要进行彻底的升级改造,向自动化方向发展。香港物流科技的技术人员,先将原系统的指令和代码一一破解,这是银行内部技术所不能做到的,之后重新在windows系统平台上设计和开发新的仓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升级改造,提高了智能物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