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淘汰赛”下的新打法
2015-06-26 10:34:42
924
0
第一物流网 李卫卫
  
      对于车企来说,像过去那样只要坐拥汽车生产资质就几乎没有生存之虞的日子,可能将一去不复返了。伴随着国内车市销量增速的不断放缓,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似乎也无法再继续消化仍在不断激增的产能。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的总产能将达到4000万辆,比全年的销量预期高出了一倍。这意味着,在国内汽车行业,或将有数以千万计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其中,近年来市场份额一直处在下降通道的自主品牌情况尤甚。在调研的19家自主品牌中,有15家的产能利用率低于50%,个别企业甚至不足10%。

  看来,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一种担忧,其早已成为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而且正在汽车行业内广泛蔓延。

  如果企业对产能过剩问题仍掉以轻心,在未来或将遭遇生存危机甚至被淘汰出局。对此,一向敢言的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日前就发出惊人之语:按照目前国内车企的总数,五年之后将会有20%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这一比例甚至可能超过三成。

  笔者认为,在拐点论弥漫整个行业,车市增速可能持续低于3%甚至存在负增长风险的预期之下,这样的判断绝非危言耸听。

  对于已经习惯了高增长的国内车企来说,面对已经到来的产能过剩,究竟该如何调整经营思路,在这场行业淘汰赛中成为最终的胜出者呢?

  在笔者看来,在此过程中,车企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车市不景气这一事实,对已经到来的微增长,以及可能到来的零增长、负增长有所准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与此前相比,当下汽车的销量增速已经低于产能扩张的速度。因此,继续寄希望于通过市场的快速增长来消化大量的新增产能已经不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去那种依靠产能扩张来发展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要摒弃的时候。

  而在完成意识层面的转变之后,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需要做的功课则更多。

  对于车企来说,要想在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保存实力、稳扎稳打,就需要严格控制新项目的发展,以保证既有产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于一些大的汽车集团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内部各个工厂之间的产能共用,来有效地提升产能的利用率。而在必要的时候,直接的减产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当然,在“节流”的同时,通过“开源”来挖掘新能源汽车、智能和互联网汽车等新的潜在市场需求,对于车企也同样重要。
                                                                             (本文同期刊于6月26日《现代物流报 商用车周刊》B1版
点赞
收藏
李卫卫
共发表99篇作品
最近内容
2015-07-24 12:05:00
2015-07-24 11:35:00
2015-07-10 13: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