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一家临街商铺购买一件商品,导购利用手中的无线设备为你查询商品库存,刷卡结算,你会感觉到很便利。只是当你遇到店里某商品实际有货,系统显示无货,或者店里标明了的折扣商品,系统显示无折扣,这时虽然系统很智能,设备足够先进,导购却爱莫能助,你也只能扫兴而归。
笔者和身边的朋友就有类似的经历。这也暴露出了一些企业信息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具体到各专业物流领域应用中亦有所体现。比如在先进的自动化物流项目中,有的企业在系统实际运行中难有好的运行效率,甚至项目在实施后不久便传出闲置的消息,无疑不是受困于 “执行”二字。
当然,一些企业传统的手工记账、查询库存等工作方式、粗放式管理模式以及思维方式需要的是慢慢改变,其在向信息化、智能化完全进化中需要一定时间过渡。有关专家也曾告诫企业,要秉承适度自动化原则建设物流中心,按照实际需求状况合理布局、合理规划,部署信息化系统更要有一定的弹性,要及时进行适度调整,一味追求先进、快速,可能不会马上适应,且对整体经营无益。
特别是在 “互联网+”时代,商铺经营企业通过系统应该做到使前端销售与后台及库存实时互动,按信息化要求制定日常和应急预案,在系统出现技术问题或遇到大规模促销等状况时,能够快速做好备货、库存录入、折扣结算等准备,避免出现信息错位,影响效益和品牌形象。但倘若企业忽视执行效率,造成智慧方案与执行脱节,就会出现设备和系统很先进,购物体验却很糟的情况。
所以,企业在实施物流信息化工程、布局智能化项目时,不但要做好前期方案的规划工作,在先进技术设备上勇于投入,更要在后期的执行中一以贯之。否则,方案再智慧和科学,设施再领先和智能,也会因执行不力而成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