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新科工业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倪威:提升零部件质量是打造品牌的基础
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工业和机械工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国家制定《中国制造2025》方案,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倪威认为,建设汽车工业强国就是要具备为全球市场供货的能力。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产品如何走向世界,靠的是品牌,靠的是质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要打造品牌必须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提升质量。《中国制造2025》方案中提出要“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中国的零部件产品一直被诟病为“质量差”,不是我们做不出质量好的产品,而是我们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不好。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业的问题在于对制造工艺的坚持度不够。
因此,倪威认为《中国制造2025》方案的意义不在于目标的宏伟,而在于通过目标的实现,打造一场提升中国产品质量的运动,形成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坚持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增强研发能力,提升质量,把这两点踏踏实实做好是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最有利的支持。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紧固件分公司营销部部长陈昆:紧固件行业要提升装备水平
《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要求,而针对紧固件行业来说,陈昆认为在企业逐渐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有必要应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缩小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上下游企业及相关行业应加大对装备技术的关注度和研发力度。
目前,国内紧固件企业数量很多,但具备一定规模、生产装备相对先进的企业数量较少。一定数量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的小企业已经处于停工的状态,这些企业将会在未来5年内逐步被市场淘汰。行业内领先的紧固件企业将以并购、合资为主要发展道路,扩大企业规模,并引进更加先进的生产装备,而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势必对国内企业造成一定冲击。《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重点领域的试点示范工程提出了运营成本、不良品率、产品生产周期逐渐降低的要求。运营成本、不良品率、产品生产周期应该是每家制造企业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紧固件企业制造成本中,钢材、辅材等材料占了40%左右,而这些原材料已经处于较低的价格水平,加上人工成本逐渐提升,企业运营成本下降幅度不会太大。不过,随着企业规模化效益提升,生产设备更新,以及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生产周期可以逐渐缩短,整个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车载事业部总监刘兴武:创新军民技术合作方式
飒特红外致力于远红外热成像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希望能将高精尖技术民品化、普及化、规模化,为中国汽车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夜视系统。《中国制造2025》提出,统筹军民两方面资源,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支持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促进基础领域融合发展。这将“军转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飒特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军用、电力行业应用广泛,很多产品已经出口海外市场。过去几年,飒特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探索与整车企业、相关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模式。刘兴武认为,必须改变原有的生产和供货模式,创新与其他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方式,打造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的有夜视功能的车载系统,并应满足汽车领域批量化生产的质量要求。高精尖技术民品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而且在得到合作伙伴支持的同时,也应该得到政府对市场的政策性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