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增长新亮点。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新常态下,信息消费成为了亮丽的新的增长点。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对GDP贡献约0.8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2015年预期目标: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促进信息消费是党中央、国务院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组合拳的重要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促进信息消费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勇于担当,大胆创新,精心布局,攻坚克难,持续推进,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
信息消费成绩单。2014年7月,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对19个重要议题进行了督查,国务院督察组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促进信息消费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
敢啃硬骨头,高质量推进信息消费试点
促进信息消费是一项开创性和探索性的创新工程,非但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而且还需要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探索与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方式。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对《意见》的落实精心部署。从2013年年底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遴选了两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共104个,印发了《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建设2014工作要点》。2014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推进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金融合作协议》,支持相关信息消费重点项目建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强力推进和有效倡导下,各地信息消费的新模式、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一年多来,试点城市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促进信息消费的新机制。天津、浙江、湖北和宁波等省市,积极推进邮电通信业“营改增”改革试点;杭州等一批城市,不断探索三网融合新模式;上海等地通过政府数据服务门户探索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北京积极推进电子发票应用试点工作;重庆创新机制推动民生信息化服务向乡镇延伸。
一年多来,部分省市及试点城市与有关部委、电信运营商、央企、相关行业协会合纵连横,积极探索促进信息消费新模式。浙江、湖北等围绕北斗应用与应用方展开战略合作;广东、河南多个省市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与电信运营商开展战略合作;新疆、厦门等与阿里巴巴、中国电子等行业骨干企业加强合作,营造信息消费良好的发展环境;部分试点城市依托企业、行业协会建立了一批面向
信息消费的服务平台。
一年多来,各地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政策支持的着力点,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扩大信息消费,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完善激励措施。上海,实施了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专项;广东,通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推动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培育形成广州、东莞、惠州3个千亿元物联网产业基地;合肥举全市之力加快国家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