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食品安全监督协会正式成立
2015-02-04 15:33:28
867
0
工控中国 


  在配套制度方面,程燕姬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等,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无缝隙、无盲区的监管制度体系。

  此外,她还建议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水平,分阶段建立覆盖城乡、覆盖农产品、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电子监管和追溯系统,远程动态监控,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产品控制、产品溯源和应急管理的效率。

  我国食品溯源城市已达50个

  2014年7月17日,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对话中介绍,为保障食品安全,实现肉菜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我国分四批在50个城市开展RFID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基本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

  该体系主要是借助现代物联网,利用中央、省、市三级管理平台,覆盖批发、屠宰、零售、消费环节,利用IC卡、二维码、条码等各种技术,记录肉菜流通的各类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索证、索票的方式进行查询,查询到上游产品的来源以及它的“出生地”。

  常晓村说,目前有2000多家流通企业纳入了追溯体系建设,平均每天有100多万条信息对3万多吨、300多种肉类蔬菜食品进行追溯,覆盖范围包括屠宰场、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和团体采购单位。下一步将从肉菜追溯体系建设逐步扩大到中药材、酒类、奶制品、水果以及水产品等品种,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加产业链条。

  而在杭州,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尝试追溯制度但只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三个主要环节试点。在工控小编看来,问题依旧存在,而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信息孤岛”现象。“在分段多头监管的机制下,各相关职能部门依其职责职能范围,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可追溯系统,但这些系统都是各自独立、分段的,信息不能互通和共享,使得整个食品生产供应链可追溯的真正意义缺失。”

  二是信息质量不高。“这些系统内的信息准确性、及时性不够,信息查询的效率与价值也都不高,难以满足民众需要。”

  对此,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信用平台,整合各监管机构、相关部门的信息为监管和群众所需。这方面需要相关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需要统筹规划,在做好需求研究、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严格系统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竣工验收,否则可追溯系统只能沦为有名无实。
点赞
收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