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网全媒体报道:
近日,本报记者在新发地调查走访时发现,大部分商户表示没有听说,不了解“网上调车”服务。只有少部分商户听说并使用过物流O2O平台服务,但这些商户并没有认为上网调车有多省事和省钱。
商户们积极性不高,原因何在?据悉,大部分商户不使用网上调车的原因一是自有配送车辆,二是有熟悉的社会配送车辆,最主要的是他们所接触到的货运APP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相当于用手机APP替代了原来打电话找车的方式,有时商户们有个性化需要时,还要通过电话再沟通,上网注册,发布信息,议定业务,达成交易,操作起来并不简单,不如平时打个熟悉的电话,叫来熟悉的司机方便。同时,从价格上来看,网上用车有时也不太划算。
线下不缺车源
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市场经营的个体商户基本每家都自备取货和发货用的小型车辆,这些车辆大多属于小面或金杯一类的车型,其目的是满足小件和市内零散货物的配送需求。如果需要运送批量的、大件或进行长途配送,商户们大多会主动到物流园区或物流公司,用厢式货车或卡车运送。
除此之外,商户之间也有一层用车关系网,他们只有在自有车辆配置不足的情况下,才选择使用社会运营车辆,包括经常停泊在市场周围的小型货运车辆。尽管有时不少社会车辆运费价格稍高,但是为了能及时配送,商户也只好将就。
此间,商户与社会车辆也形成了固定的圈子,只要自有车辆不够用,打一个电话,那些比较相熟的车辆便能够来驰援。有时,这些熟悉的司机们,不但能够开车运送,货不多的情况下还能协助他们搬运,只要不是很费力,司机也不会向商户再收费。在新发地农产品门外等活的刘师傅,与许多商户相熟,在他看来,他不需要“找货”,商户有需要也自会找到他。
在这样的用车环境,除非商户为了尝试新鲜的网上用车方式,否则商户并没有显示出对车辆资源的极大需求。
线上未必划算
在走访中记者还发现,在批发市场这种用车较多的地方,商户对网上用车并不热衷。原因是,这种用手机APP叫车的方式,一些商户并不喜欢,一是感觉这些车辆不熟悉,不好打交道;二是感觉价格有时并不如线下优惠。
钟先生是一家提供奶茶原料的商家,他向记者介绍了前不久初尝网上用车的经历。此前,他听市场里的商户有用过“58到家速运”服务,听说服务还不错,运费也不高,自己便用手机下载了一个APP。
一次,钟先生从外地订到的一批货物,已经到达物流园区,物流公司通知他取货。于是,他便马上行动,但当时店里的几辆车都另有派送任务,不能及时返回,不得已他想到用“58到家速运”。不过,下单后的一系列经历令他很无奈,特别是接单司机给他回的一通电话,令他放弃了这次尝试。接单司机在电话里说,网上报价是虚的,比平时他们自己拉活的价格低不少,他们在平台上接单后,一般都要另议一个价格。
不是说网上是闭环交易,价格比线下优惠吗?经仔细询问后,钟先生才恍然。原来,网上派车时,装卸服务的成本较高,司机只管开车送货,不包装卸,车辆等待时与平时出租车一样,都需要按时付费。钟先生需要将货从物流园区取回,还要再送到市区客户处,这就涉及到装卸和转送。接单司机说,起步价加上送货里程,再加上等待和另找装卸工的成本,总体大约在700元以上。钟先生感到价格有些高,就说先考虑一下。结束了一通长电话,钟先生有点焦急,放下电话就给一位平时较熟悉的司机打电话。司机在详细询问送货目的地和所需要的服务后告诉他,包括运费和装卸费用在内,他收的费用一共是500元。前后差距200多元,而且车就在附近,几分钟就过来,直接现金交易,钟先生感觉非常痛快。
也许钟先生的经历是一个个案,但这其中暴露了货运APP诚信保障、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假如钟先生像记者采访的其它商户那样,没有较多的额外要求,只是按约定时间和地点配送货,无需增加装卸、搬运等服务,也许体验会更加顺畅一些。但窥一豹见全身,目前这种直接由线下搬到线上的找车、找货服务,实质上不能为车货双方带来实质帮助,推广便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要想赢得市场并建立起粘性,必须使平台更有价值且坚持不懈。物流O2O平台仍需进一步研究市场需求,制定更适合的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