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VS伪创新:“互联网+”物流市场的乱象背后
2015-12-17 16:09:00
687
0
第一物流网 盖虎
  第一物流网全媒体报道:

       编者按:平台的一袭登陆狂潮,用户作何感想?能否与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形成良好的互动,成为与传统物流业态相融合的经济体,是否有更多平台商家真正动起来,为物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了一探物流O2O的真实反馈,倾听用户心声,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走访了商户、货车司机。听了他们的说法,许多商家也许会有更多的感悟。

  车主说法

  谁的补贴高跟谁玩

       作者: 盖虎

  

       说到近两年的O2O创业,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平台商家靠补贴拉动市场,积聚势能。从开始的打车软件补贴出租车费到餐饮O2O平台补贴给饭费和配送费,再到物流O2O补贴司机油费,平台商们为撬开市场,着实下了血本。

  记者近日在走访物流O2O平台线下用户时得知,司机在加入平台,接单运营时,确实可以得到补贴。不过,补贴不是每个平台都有的,各个平台补贴的力度也不同。但对于不少司机来说,在线上抢单与在线下接单,除了补贴不同,利润差别并不大,所以,司机们更愿意与有补贴且补贴较多的平台合作。补贴成为司机融入的最大动力,这在同城物流领域表现甚多。

  为何会有补贴?

  从司机们的反馈来看,补贴首要是为了鼓励司机上线接单。平台为吸引车货双方上线,给货主有一定的返券或返利,吸引使用平台交易;同时,承运司机也能得到运费补贴。

  在北京新发地趴活的刘师傅向记者介绍,商户平时直接在批发市场外找车,发一车货到市内10公里的地方,一般需要150元或200元运费。现在,商户在平台上找车,同样一车货发到同样远的市区,如果利用返券,最终价格可能是120元或150元。司机少收的这30-50元,平台会通过补贴的形式弥补。

  这样看来,商户在平台上下单确实比在线下直接找到司机划算。司机也能通过平台获得补贴,增加收入。但是,在刘师傅的眼里,网络平台与线下司机的合作,并非是一拍即合,对于一些有着专门拉货经验和有着固定关系商户的司机来说,司机上不上网分别不大。他开面包车揽货的时间已经有四年多了,附近农产品批发市场里的一些老商户都认识他,他并不担心拉不到活。

  补贴到何时?

  

       补贴虽好,能到几时?刘师傅说,现在同城物流这些平台,只有58(指“58到家速运”)的补贴目前还算高一些,至于补贴能够持续到什么时候现在还知道。平台哪天不给司机补贴了,司机们使用平台的积极性也就低了。

  记者在新发地批发市场外围采访时发现,像刘师傅一样趴活的司机有很多。刘师傅透露,前一阵子,活跃于市场外的APP平台推广人员比较多,现在少了不少,有的APP也不给补贴了,听说倒闭和转型的平台有不少。现在,58在附近还有着一定的知名度。除58以外,刘师傅还能说出罗计、云鸟、一号货车等平台名称,不过,司机得不到补贴一类的真正实惠,不会始终跟在平台后面跑。

  平台补贴方式,对于司机确有激励作用,但并不是长久之计。物流信息匹配和交易平台之所以诞生,其终极目的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解决线下交易的效率、质量、服务等问题。从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平台除了使司机们拿到订单和额外的补贴之外,并没有体现出多少差异化价值。因此,对于车货双方来说,一个能够实现真正双赢的物流O2O平台,就算不用补贴,他们自然也会参与其中。

  

点赞
收藏
盖虎
共发表47篇作品
最近内容
2017-10-18 15:45:43